-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苏教版教案:必修2专题四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1.准确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能够深入解读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等表情达意的技巧。
3.体会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并能运用情景交融手法进行写作。
1.连线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号秋实,字佩弦。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散文集》里。
朱自清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社会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西院里。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朱自清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里,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踱步( ) 梵婀( )
敛裾( ) 鹢首( )
蓊蓊郁郁( ) 袅娜( )
倩影( ) 船棹( )
(2)多音字
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
(1)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兼传羽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延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语辨析
(1)幽僻·偏僻
辨析:同:二者均有“寂静”的意思。
异:“幽僻”指昏暗而僻静。也指诗歌创作的深幽与冷僻的意象特点。“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判断正误:①这里林木青翠,既不喧嚣吵闹,又不幽僻荒凉。便捷的交通、优质的管理、安静的环境,岂不是一处休闲养老的好居所?( )
②孟郊写了许多充满偏僻、清冷、苦涩意象的诗,表现了诗人凄怆寒苦的生活。( )
(2)风致·风韵
辨析:同:二者都可形容“姿态美好”。
异:“风致”除了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外,还可指风味、风趣。除此之外,还有风度、品格和情趣等语义。“风韵”除了指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外,还可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判断正误:①参加展示会其实不必尽穿拘谨的晚礼服,有时候轻松随意反而更见风致。( )
②油画艺术家用画笔把令人心醉的江南园林景观刻画得真实细腻,极具中国风韵。( )
(3)没精打采·委靡不振
辨析:同:二者都有“精神委靡”的意思。
异:“没精打采”偏重在“一时的精神状态”,多用于人。“委靡不振”偏重在“长期的精神状态”,不限用于人。
判断正误:①拳击动作讲究的是一种精神头,弯腰驼背经常给人一种没精打采、缺乏自信的感觉。( )
②受中国平安再融资传闻影响,权重股委靡不振,股指震荡下挫。( )
1.(1)duó fàn ē jū yì wěng niǎo nuó qiàn
zhào
(2)báo/bó/bò qiāo/qiǎo xiān/qiàn mò/mài
yuàn/yuán
2.啜泣/点缀/拾掇/辍笔 袅娜/枭雄/凫水 裙裾/倨傲/盘踞 名媛/缓慢/援助 惦记/掂量/踮脚 倩影/绥靖/婧女/靓装
3.(1)树木茂盛的样子。(2)双方传递着酒杯。(3)形容走走退退、不住回视的样子。
4.(1)× × (2)√ √ (3)√ √
1.为什么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
2.作者为什么惦念起荷塘来了?
3.第2段写去荷塘必经的小路。这条小路有什么特点?
4.第3段写作者去荷塘时的感受,这种感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第4段作者写月下的荷塘景物是如何安排顺序的?有何特点?
6.第5段作者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
7.作者为什么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的采莲旧俗?
8.如何理解作者引用《西洲曲》?
1.提示:文章开篇第一句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正是引发作者夜游荷塘的原因。接着文章紧扣“心里颇不宁静”展开,先是寻找到了自己的天地,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作者完全沉浸在荷塘月色的朦胧淡雅的美妙境界里,心里似乎获得了宁静,也流露出淡淡的喜悦。然而当听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时,又激起了作者的感慨:“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表现出一种惆怅和绵绵的愁思,心情仍是“不宁静”。作者想从这种心境中摆脱出来,于是又联想到了江南的采莲习俗,但现实是无法超脱的。正当“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时,“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3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4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5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6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7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8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教案11(Project).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教案12(Project).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教案13(练习及答案).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教案2(Home alone).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