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什么——调整的原因 是什么——调整的内容 怎么样——调整的影响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自由放任主义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意为“顺其自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对于政府而言,“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这种理论曾经对美国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过深刻的影响。 2、爆发标志: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3、表现: 3、表现: ①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③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临破产 材料一: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材料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人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考查点】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 2.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 【考查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 3.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考查点】经济危机的影响 4.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考查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5.图6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考查点】二战后不断调整的美国经济政策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黄金时代 材料二: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