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垂直带谱 山麓所在的水平地带就是基带 基带以上个垂直带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的性质: 基带为海洋性纬度地带,垂直带谱也将具有海洋性特征;基带为大陆性纬度地带,垂直带谱也将具有大陆性特征。 垂直带谱中不出现比基带纬度和海拔偏低的带。 垂直带谱上部是否出现高山冰雪带,取决于山地海拔是否突破当地雪线的高度。 山地垂直带数千米完成了纬度地带需要数千千米才能完成的地带更替。 同一山地的不同地段和坡向,带谱组成或同一垂直带分布高度都有差别。 第三节:自然区划 一、自然区划概述 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将一定范围的区域划分为一定等级系统的系统研究方法就是自然区划。 二、自然区划的原则 发生统一性 相对一致性 空间连续性 综合性 主导因素原则 三、自然区划的方法 顺序划分或合并法 部门区划叠置法 地理相关分析法 主导标志法 四、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地带性区划单位 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非地带性区划单位 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综合性区划单位 带段、国、地带段、省、亚地带段、州、次亚地带段 第四节:土地类型研究 一、土地概述 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是多种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具有一定范围和厚度 土地是自然客体,受自然规律制约 土地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 二、土地的分级与分类 土地分级就是划分土地单位 土地分级系统 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 三、土地评价 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 土地评价原则 适宜性与限制性;效益与投入比较;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永续利用;因地制宜。 第五节:人地关系研究 一、人地关系思想概述 环境决定论,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代表人物:老子、孟子、亚里士多德;近代德国的拉采尔 或然论, (1)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 法国的维达尔首创 协调论或和谐论----美国罗士培首先提出 人类活动及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容量或承受力相适应。 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为出发点。 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 彻底根除人与自然对抗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人类对自然各要素的影响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破坏植被导致森林、草原、沼泽面积锐减。 动物驯养和作物栽培 扩大、缩小物种分布区且造成其意外繁衍。 人类对地貌的影响 直接改变地貌形态和特征 修梯田、建大坝、开运河、修大堤、开矿 间接改变地貌形成和特征 改变植被、修建人工建筑物、大量开采矿产和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多年冻土区的工程建设。 人类对土壤的影响 人类活动改变土壤的成分和结构 次生沙化、次生盐碱化 土壤侵蚀 土壤污染 人类对大气圈及气候的影响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导致氧平衡失衡 增加固体微粒含量 威胁臭氧层 造成热污染 人类对水圈及水情势的影响 修建运河及灌渠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 改变地表径流的时间分布(水库) 保护建设和破坏植被,改变地表径流 河道消失、阻塞严重加大洪水灾害 水体污染严重 围湖、围海现象严重,湿地功能退化 上游过量引水导致下游水量锐减或断流。 三、当代人与自然的主要问题 人口爆炸性增长 耕地与粮食缺乏 淡水供应日益紧张 能源和矿产资源日益枯竭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第8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综合体学说----地理系统学说----耗散结构理论 自然综合体: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 地理系统: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载体。 耗散结构理论: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物质、能量交换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的结构。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 从元素组成看,大气以氮、氧为主,水以氢、氧为主,岩石圈以氧、硅、铝、铁为主。 从物质体系看,自然地理环境由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以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 从要素组成看,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土壤等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 主要和稳定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 地球内能也是地理环境的重要能量来源。 宇宙射线、潮汐能、势能 三、自然环境能量转化 对地理环境而言,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均是外部因素。 太阳能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 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圈,一部分被反射和散射,另一部分被吸收利用于对流层的增温。 水圈反射率(7%)较低,而且透光性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