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 火针 威海市中医院 于波主任医师 第一节 三棱针法 一 针具 三棱针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三棱针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锋针”发展而来。《灵枢.九针十二原》“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 二 操作方法 (一)持针姿势 (二)操作方法 三棱针图 图 (1) 刺络法 刺病所的较深、较大静脉放出一定量血液的方法。 先用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的上端(近心端),使相应的静脉进一步显现,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按压在被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瘀曲的静脉向心斜刺,迅速出针,针刺深度以针尖“中营”为度,让血液自然流出,松开橡皮管,待出血停止后,以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并以75%乙醇棉球清理创口周围的血液。 本法出血量较大,一次治疗可出血几十甚至上百毫升,多用于肘窝、腘窝部的静脉。 2 点刺法 即点刺腧穴出血或挤出少量液体的方法。 针刺前在点刺穴位的上下用手指向点刺处推按,使血液积 聚于点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固定点刺部位,右手持针直刺2~3mm,快进快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挤压和舒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数滴,或挤出液体少许,右手捏干棉球将血液或液体及时擦去。为了刺出一定量的血液,或液体,点刺穴位的深度不宜太浅。 2 点刺法 (1)点刺穴位 本法多用于指趾末端、面部、耳部腧穴。如十二井、十宣、印堂、耳尖、四缝等穴。 点刺穴位图 图 点刺血络图 图 3 挑刺法 用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局部消毒后,左手捏起术部皮肤,右手持针先横刺入皮肤,挑破皮肤0.2~0.3cm;再将针尖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并可挤出一定量血液或少量液体,然后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固定。 挑刺法图 图 4 散刺法 此法是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进行连续点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局部消毒后,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可连续垂直点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行向中心点刺,促使瘀热、水肿、脓液得以排除。 三 临床应用 (一)适应范围 1.作用:活血消肿、开窍泄热、通经活络。 2.适应症:实证、热证、瘀血、实热、疼痛等病症。目前常用于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顽癣、疔疮初起、扭挫伤、疳积、痔疾、久痹等。采用三棱针法放出一定量的血液,有时对疑难杂症有特殊的疗效。 (三)注意事项 1.对于放血量较大者,术前作好解释工作。 2.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3.操作手法要轻、浅、快,出血不宜过多,勿刺伤深部动脉。 4.气血两亏的虚证及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 第二节 皮肤针法 皮肤针法是古代“毛刺”、“扬刺”、“半刺”等刺法的发展。 针具图1 针具图2 图2 针具图3 梅花针(5支短针)、七星针(七支短针)、罗汉针(18支短针) 图3 二 操作方法 (一)持针姿势 如右图 操作方法 1. 持针式 手握针柄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 2.叩刺法 将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 叩刺方法 1 练针法 图1 练针法 图2 2 叩刺法图1 图1 叩刺法图2 图2 叩刺法图3 图3 叩刺部位 (1)循经叩刺 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部位,因其分布着各经的原穴、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 叩刺部位 (2)穴位叩刺 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上常于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处进行叩刺。 (3)局部叩刺 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 刺激强度 轻刺激 用较轻腕力进行叩刺,以局部皮肤略有潮红,病人无疼痛感为度。适用于老弱妇儿、虚证患者和头面、五官及肌肉浅薄处。 中等刺激 介于轻重刺激之间,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渗血,患者稍觉疼痛。适用于一般疾病和多数患者,除头面等肌肉浅薄处外,大部分部位都可用此法。 重刺激 用较重腕力进行叩刺,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患者有疼痛感觉。适用于体强、实证患者和肩、背、腰、骶部等肌肉丰厚处。 临床运用 适应范围皮肤针的适用范围很广,临床各种病证均可应用,如近视、视神经萎缩、急性扁桃腺炎、感冒、咳嗽、慢性胃肠疾病、便秘、头痛、失眠、腰痛、皮神经炎、斑秃、痛经等。 注意事项 1.针具要经常检查,注意针尖有无钩曲,针尖是否平齐,滚刺筒是否转动灵活。 2.叩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