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学习指导性问题 讨论:毒物具备哪些条件?例如如何把单纯性粉尘从毒物中排除掉? 研究:黄曲霉素为致癌物质,我国尚无茶叶黄曲霉素含量标准,但已知有糖果含量标准,即每公斤5个微克,如何研制出茶叶标准。 对一种毒物而言,把它的绝对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和中毒阈剂量大小排序?在一条数轴线上表示出来。 举例常见的急性中毒毒物、慢性中毒毒物。 为什么说呼吸道是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最主要途径?这对防治工作有何意义或启示? 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 一、基本概念 (一)职业卫生毒理学及其研究内容 职业卫生毒理学属于毒理学的研究范畴,它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职业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性质和机制,并将研究结果外推至人类,以阐明外源化学物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发生机会与频率,并作出定量的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 外源性化学物:存在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的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不是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但可参与体内代谢,具有生物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 研究方法:实验和流行病学方法。 研究内容: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也是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科学。 靶器官:有毒物质在机体内发挥其毒作用的部位(组织或器官)。 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 (二)毒物、毒性及毒性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作用于人体,就能引起生理功能改变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称为毒物。 条件:非必需、损害、剂量。 进入机体的化学物引起的不良生物学效应,亦称为毒作用或毒效应。 毒性指某种化学物质对机体造成不良效应的特性。毒性大小与剂量、接触途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及物质本身理化性质等因素有关。 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 表3-1 化学物质的毒性分级 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 (三)剂量及其效应或反应 给予机体的化学物的数量或与机体接触的数量称为剂量,其单位一般为mg/kg体重。 按剂量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如下: (1)绝对致死剂量(LD100) (2)半/数致死剂量(LD50);LC50 (3)最大无作用剂量(NOEL) 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mg/(kg.d); 最高容许浓度(MAC):mg/m3 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 (4)中毒阈剂量(toxic threshold level):亦称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 效应:一定剂量的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 反应:效应、程度、比率 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 (四)中毒及其表现形式 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中毒。 职业中毒按毒物的毒性、接触程度和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中毒等表现形式。 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因一次或短时间内(几分钟至数小时)大量接触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如表3-1所示。 慢性职业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缓发迟发的特点 慢性中毒毒物:如铅、锰、镉等金属毒物; 急性毒物: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苯等; 急性中毒但蓄积不明显:氰化氢、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亚临床状态:毒物吸收 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 二、 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式与分类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中,经常接触的有毒物质,也称为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气、烟、尘、雾等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气溶胶。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有多种形式,同一种毒物在不同行业或生产环节中又有差异,可来自于原料、中间产物、添加剂、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分类方式很多。 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 (一)按用途分类 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化学毒物,有些是作为原料、有些是作为中间产品、有些是作为中间产品、有些是作为辅助原料。 (二)按化学结构分类 在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其毒性一般也增大(只适合于庚烷以下)。在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其毒性也越大,如乙炔乙烯乙烷。在芳香族烃类化合物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甲基或乙基所取代,其毒性相应减弱;被氨基或硝基取代,则具有明显的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作用。 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 (三)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 1. 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是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是生产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 2. 窒息性气体 它又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两类。 3. 麻醉性毒物 大多数有机溶剂蒸气和烃类对人体具有麻醉样毒性作用。有苯、汽油、丙酮、氯仿等。 第三章 毒物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