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形象鉴赏(课堂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 ---巩留县高级中学 韩建兴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咏物诗中的物象) 景物形象(多个意象组合成一种意境) 意象:寄寓作者主观感情的景物。 1、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2、学会分析诗歌的写景特色(角度)及作用 学习目标 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 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 (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09海南宁夏卷) ?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6分) 答案:词的上阕通过描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的乌鸦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规范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例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 2、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江水秀美,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3、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③楹:房屋的柱子。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答案】(步骤一)本词描写了作者梦中听到露水滴落的声音,半夜醒来,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远处的泉水冲刷山石作响,山中的鸟儿不时传来鸣叫,诗人倚靠在门柱到天明的画面(步骤二)营造了凄清寂静的氛围(步骤三)抒发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情怀。 知识链接 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及手法? ①远近、高低、俯仰、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对比、衬托、烘托、正面与侧面描写、想象与联想等 ②色彩、明暗 ③视、听、嗅、触(各种感官) ④修辞手法 4、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