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统与台-4-从甲午战争到国共内战.pptVIP

2013中统与台-4-从甲午战争到国共内战.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甲午战争到国共内战: 两岸特殊政治关系的形成与特点 殷存毅 郑振清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 问题与角度 本次课两个基本问题: 两岸历史观的差异与国家认同的断裂 两岸政权对立的形成 台湾问题四个分析视角: 国家认同:日本殖民以来台湾认同变迁与本土意识 国共内战:两岸特殊政权关系 中美关系大三角:台湾问题的国际背景 中华民族复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与前景 甲午战争与“乙未割台” 内外冲击下清王朝中央集权的衰弱: 太平天国运动后地方强人的崛起、海疆/陆疆双重危机,“天朝的崩溃”; 自救与改良:从“洋务运动”(1861-1894)到“戊戌变法”(1898) 东亚“朝贡体制”国际体系的变化 1、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中日两强争霸 2、清朝宗藩关系的瓦解:琉球、越南、朝鲜 甲午战争与“乙未割台” 伊藤博文(1841-1909) 李鸿章(1823-1901) 甲午战争与“乙未割台” 《马关条约》:1895-04 甲午战争与“乙未割台”:《马关条约》 ●清廷从朝鲜撤军并承认朝鲜“自主独立”; ●割让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给予最惠国待遇; ●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和工厂; ? 日本殖民台湾(1895-1945) “乙未割台”(1895):台北“台湾民主国”、台南刘永福抗日; 武装抗日(1895-1915): 台民武装抵抗、日军扫荡;《六三法》与“台湾总督”体制; 文化斗争(1915-1937):台湾文化协会、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内台如一” (1930s-1945) “皇民化”(日语教育、传播神道教、天皇崇拜等)、“南进基地”、“工业日本、农业台湾”; 日本殖民与台湾民众认同变迁 两代人的亲日遗绪与认同转变:李登辉“22岁以前是日本人”; 无奈与怨恨:“亚细亚孤儿”(吴浊流)、“遥远的祖国”; 台湾人本土意识的变异: “悲情”自保与对抗思维; “出头天”与 “自决”意识; 台湾:认同的断裂 国共内战 次 数 中共观点 国民党观点 国共关系 伤亡人数 政治后果 第一次内战(1924-27)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无准确数据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第二次内战(1927-37) 土地革命战争 剿匪战争 国共对抗 无准确数据 红军长征、建立陕北根据地 第三次内战(1946-50) 解放战争 卫国戡乱战争 国共对抗 约200万亡,数千万伤 共和国建立、两岸对抗分治 内战延续(1950-79) 准备武力解放台湾 动员戡乱时期 国共对抗 无准确数据 国共内战的反思 原因:中国前途的两种选择?民主与独裁之争?政治军事斗争?美苏对抗的影响? 后果:同胞伤亡;民族创伤;政治分裂;意识形态冲突…… 两部宪法与两套政体: 《中华民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今天,我们冷静反思中国人民的内战了吗? 国共与两岸 对美:1950 国共与两岸 国共隔海对峙 1950年1月《人民日报》社论公布中国共产党四大任务: 1、解放台湾、西藏、海南,完成中国统一大业; 2、恢复工农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好转; 3、推进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4、加强中苏关系和国际团结; 1950年3月蒋介石“复职视事”,公布中国国民党四大施政纲领: 1、军事上巩固台湾,进图光复大陆; 2、自力更生,联合民主国家反共; 3、奖励生产,推行民生主义; 4、保障民权,厉行法治; 国民党军政动作 颁布《台湾地区紧急戒严令》(1949年5月-1986年10月) 把台湾定位为“反共复国基地”,反对“台湾地位未定论”和“联合国托管论”,建立远东反共联盟(菲、台、韩); 加强台湾防务,争取美国军事援助,筹划反攻大陆; 党务改造(1950年8月-1952年10月):国民党七大; 1、重建国民党各级组织和党务制度,修订章程,整饬党纪,重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设立中央评议委员会; 2、终结党内派系倾轧,重塑蒋介石权威; 蒋介石在台湾 晚年蒋介石 蒋介石陵寝 蒋经国 两岸军事斗争:第一次台海危机 1953年12月,国民党提出《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草案》;第七舰队封锁台海;国民党军队侵扰大陆东南沿海; 1954.9-55.8年,第一次“台海危机”: 1954年中共中央制定以解放台湾为目标的长期军事斗争计划; 7月《人民日报》社论:《一定要解放台湾》;9月,闽浙前线炮击金门、马祖、进攻大陈列岛;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订;1955年攻占浙江大陈岛。 1955年4月周恩来提出“四二三声明”,要求中美谈判缓和台湾海峡紧张局势;要求美国撤军,

文档评论(0)

zywx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