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第三章城市社会理论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欧洲社会的城市化与城市社会 学的兴起 二、芝加哥学派和人类生态学 三、战后马克思主义传统城市理论: 城市政治经济学 四、城市研究的社会空间方法 城市并不是现代现象,但城市社会理论却是地道的现代性学问。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1938-)认为社会学理论以城市研究为主要向度。在法国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看来,现代城市的规训化过程就是现代人文学科的产生过程。吉登斯和福柯认识到现代社会学的兴起与欧洲社会城市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滕尼斯、涂尔干和西美尔也持相同的观点。 滕尼斯将人类社会抽象为两种相互对立的类型: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和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滕尼斯是第一个采用连续统一体模式把人类的聚居形式分成农村和城市两种理想化的类型,认为由农村向城市过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滕尼斯还是最早认为城市生活具有自身特点和研究价值的人之一。滕尼斯的思想中蕴含着城市社会学的端倪。 涂尔干沿用了滕尼斯通过建立理想模型研究城市社会的方法,创立了一种相互对立的聚居类型:以农业社会为代表的机械团结和以城市为代表的有机团结。在机械团结的社会里人们有“集体意识 ” ,而有机团结的社会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涂尔干认为分工是城市的特征,分工也是破坏传统社会整合性的力量,是建立新型社会聚合力的基础。他相信“随着工业经济的到来,乡村社会已经消失,再也不会回来。”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被称为第一个学科史意义上的城市社会理论家,被认为是“第一位现代性社会学家”。西美尔从最具现代性的都市生活展开现代性分析。 齐美尔认为,都市是完全不同于乡村的世界,都市的制度和过程改变了人的心理、性情与行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性的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齐美尔描绘了都市人个体心性的图景,揭示了都市理智的精髓,这就是金钱的重要性,他认为都市中“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发展不平衡。 在西美尔看来,正是都市滋养和产生了现代两种形式的个人主义 。 齐美尔开创了都市文化、心理和都市人格的研究。西美尔对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研究影响巨大。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通过比较分析法,考察了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提出了“城市共同体”的理想类型。 在韦伯看来,只有中世纪具有防卫力量并能自给自足的城市才应得到完全城市共同体的称号。他进而探讨了城市与文化的关系,并指出,城市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联系十分密切,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制约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韦伯通过对东西方城市的比较研究指出,东西方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韦伯看来,只有中世纪具有防卫力量并能自给自足的城市才应得到完全城市共同体的称号。他进而探讨了城市与文化的关系,并指出,城市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联系十分密切,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制约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美国本土社会学创始于芝加哥大学,而芝加哥学派最早的一批学者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城市社会学研究。芝加哥学者的研究多与移民、城市扩展有关,如托马斯与兹纳涅茨基的《欧洲与美国的波兰农民》就是以移民为对象的一项经典研究。伯吉斯也将城市的成长作为其分析的焦点。 帕克(Robert Park,1864-1944)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城市研究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人类生态学”。帕克认为,城市分析包含三个向度:生物的,空间的和文化的。 伯吉斯(Ernest W. Burgess)的主要贡献是对社会发展与现代城市空间扩张的内在关系作了开创性分析,其关于城市发展最著名的理论是城市空间同心圆模型,他从三向度的动态过程来刻画城市发展与社会分化的关系:为竞争稀缺资源而展开的生态过程,伴随生态过程而导致的城市空间的改变与扩张以及空间分异形成不同社群及其生活方式。伯吉斯认为,即使没有正规的规划,城市形态也具有它自身的生长逻辑。 沃思(Louis Wirth)把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叫做城市性。沃思认为,“城市性”是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口异质性三个因素及其交互的关系中发展出来的。城市人口数量越大,个人化和多样化的机会越多;人口密度加剧了竞争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漠然与厌倦同时也可提高人们对异质人群的宽容度;异质性摧毁了阶级和种族的界限,异质性越高,群体间的宽容度越大;同时,异质性高导致社会分化加剧,公共生活的匿名性和非个人化程度提高。 沃思认为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是由城市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它包含了一系列社会和文化上的特质: 第一,存在复杂的社会分工,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结构,形成不同的阶级、阶层;第二,有较高的地域和社会流动性了;第三,人与人之间存在明显的功能依靠;第四,人与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