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2003年6月,原告张先著在芜湖市人事局报名参加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报考职位为芜湖县委办公室经济管理专业。经过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在报考该职位的三十名考生中名列第一,按规定进入体检程序。同年9月17日,张先著在芜湖市人事局指定的铜陵市人民医院的体检报告显示,其乙肝两对半中的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主检医生依据《安徽省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实施细则(试行)》确定其体检不合格。
案例:同年11月10日,张先著以被告芜湖市人事局的行为剥夺其担任国家公务员的资格,侵犯其合法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依法判令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撤销其不准许原告进入考核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准许原告进入考核程序并被录用至相应的职位。此宗案件,被媒体称为“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
政府行为是否存在歧视 ?
是否侵犯人格权和隐私权?
案例:原告田永于1994年9月考取北京科技学院应用学院物理化学系,获得本科生的学籍。1996年2月29日在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田永将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带到考场考试中,在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老师发现。监考老师虽未发现其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按照考场纪律,当即停止了他的考试。学校以夹带纸条构成考试作弊为由,根据学校相关规定,于1996年3月5日对其作出了按退学处理的规定。但未直接向原告宣布、送达,学校也未对田永办理有关退学的手续,造成田永在退学后仍继续留在学校学习。
田永在校期间重修了电磁学课程且考试合格,按学校计划参加了毕业论文答辩,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义务鲜血活动等。
1998年6月,原告所在院系向学校报送田永所在班级授予学士学位表时,学校有关部门以田永已按退学处理,不具备北京科技大学学籍为由,拒绝为其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对于田永的学士学位资格也未交给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高校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
是否属于行政争议 ?
案例:甲在不符合创办私立学校的条件下,因各方托人走关系而从市教育局获得了批准办学的许可,并成立了某某电视广播学校.一时间生源充足,已招收四届近千名学生,后甲携招生费潜逃,学校无法继续开办下去,学生家长在无法找到甲的情况下,要求教育局赔偿.
问:该事项是否属于行政法的调整范围
案例:甲不慎将手提电脑遗忘在出租车上,遂登报恳求司机归还.事隔三日后再次登报给予8888元的悬赏,司机王某见悬赏后将手提电脑归还甲并从甲处领取了赏金.甲后来向出租车行业协会举报,出租车行业协会遂依据该省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责令王某返还甲的赏金,并作出罚款处理.
问:1、该事例中所体现出的情形是否属于行政法的调整范围?
2、 如果王某不服从而发生争议的,是民事争议还是行政争议或者是其他法律性质的争议呢?
案例:2002年7月29日,李某因产后大出血被急送至佳县医院,途中,急送李某的“急救车”被例行检查的交警拦下,要求司机出示证件接受检查,司机向警察作了解释:车上拉着重病人,因走得太急未来得及拿上相关证件,请求交警放行急救病人,随车的医生和家属也作了解释,交警经确认后立即放行。然而,刚被放行了200米,该车又被交警队指导员刘某等人拦住,任凭司机、家属和医生如何解释和哀求,都无济于事,始终坚持“有病人也不行,必须接受检查。”(病人在痛苦挣扎时,执法用的警车就停在附近,曾有围观的群众建议:“用警车先送病人到医院急救”,然而,执法交警仍固执地依“先执法,后救人”的观念办事。)
一小时后,在众怒难犯的情况下,刘某等人才被迫放行“急救车”。病人由于失血过多,待送到医院时已来不及输上血液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在该事例中,试分析:
1.在依法行政与人的基本权利之间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对待?
2.面对同样的情形,不同的执法人员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你觉得哪种做法更为合法与合理?
案例:由于无证运营的“黑车”猖獗,严重影响了正常出租车的运营以及交通营运秩序和乘客的利益,因此,某市交通管理部门派其工作人员着便装假装成一般乘客乘车,上车后打电话通知交通局,交通局再派身着制服的人员按“人赃俱获”(无证营运)予以查处。
在这里,我们就交通局为了执法而采取由其工作人员“卧底”的做法予以讨论。
交通局有依法查处违反交通管理行为的权力,在这一权力行使中,它也相应地拥有调查取证、检查等权力,那么,这种假冒乘客的做法是否属于其权力范围内的手段?这种手段的采取是否符合比例原则?是否属于滥用权力(如诱惑当事人违法)?
案例:2002年4月7日,王民与张华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丢失,王民怀疑是张华转移,便连连用不堪入目的言词谩骂。在此之前,张华擅自将水泥管拉到自己家中。张华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语漫骂。王民与张华在漫骂中发生厮打,张华用脚踢王民,王民用手打张华的脸部、胸部,以致均受到了伤害,精河县法医室对王民、张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