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可用)资料.pptVIP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本段写了哪三种“乐”?各包含什么内容?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禽鸟之乐:享受山林大自然的乐趣  游人之乐:跟随太守游山玩水的乐趣 太守之乐:把百姓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与民同乐 禽鸟乐衬托游人乐,游人乐衬托太守乐。 衬托 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作者既为滁州的山水美景而乐,又为滁州百姓的丰衣足食而乐。作者运用层层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展示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志趣追求。 作者写《醉翁亭记》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由于政治上遭受排斥,仕途失意,内心不免有抑郁之情;寄情山水,于宴饮酒酣之中与民同乐,纵然可以排遣一时心中的郁闷,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情怀总难抛却,所以才有“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感叹。 2、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点睛之笔。作者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3、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与民同乐)。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主旨——与民同乐。 4、你怎么理解作者的醉与乐? 醉有酒醉、陶醉之意。作者与民同乐宴酣而醉;但更多的是作者自我陶醉在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和游人之乐的情景中“乐其乐”。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5、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鱼肥酒香,山肴野蔌,起坐喧哗 乐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与民同乐 (主题)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之乐的叙述,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9)文中描绘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的文字是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资料链接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六一”指:一万卷书,一千件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因此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