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刑法的效力范围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6条—第12条) 刑法的效力范围亦称刑法的适用范围,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具有效力,以及刑法对于其生效以前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 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 二、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 (一)属地原则(领土原则) (二)属人原则(国籍原则) (三)保护原则(安全原则) (四)普遍原则(世界性原则) 现代国家都是以采用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的混合刑事管辖体制。 三、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以属地原则为主,以属人原则为辅,采取严格限制的保护原则,同时根据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适用了普遍原则。 一、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第6条) (一)《刑法》第6条第1款: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1、领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 2、法律的特别规定 (二)第6条第2款: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内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三)第6条第3款: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犯罪地的标准) 补充:旗国主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包括挂有或者涂有我国国旗、国徽标识、注册地在我国或者所有权属于我国的船舶与航空器,不包括国际长途汽车或者火车。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不管其航行或者停放在何处,适用我国刑法。但如果在停泊于我国领海或者港口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直接适用属地原则,不考虑旗国主义。 犯罪地的认定   (1)只要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就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2)共同犯罪:只要共同犯罪行为有一部分(包括共同实行、教唆和帮助)发生在我国领域或者共同犯罪结果有一部分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3)未完成形态:行为地与行为人希望结果发生之地、可能发生结果地,都是犯罪地。 外交特权和豁免权 是指根据国际公约,在国家间互惠的基础上,为保证驻在本国的外交代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正常执行职务而给予的一种特别权利和待遇。1975年在联合国主持下签订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我国于1975年加入该公约,1986年月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详细规定了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具体内容,涉及刑事、民事、行政等诸方面。与刑事有关的规定主要包括:使馆馆舍不受侵犯,外交代表、外交信使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者拘留,外交代表享有刑事管辖豁免权,非中国公民的外交代表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员等,也享有与外交代表相同的特权与豁免权。这些人都不受我国刑法管辖。注意:外交代表和非中国公民的与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享有的豁免权,可以由派遣国政府明确表示放弃。 外交途径 1.要求派遣国召其回国; 2.建议派遣国依法处理; 3.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出境,对于要求限期出境而拒绝出境的,我国可强制其出境; 4.请求派遣国向我国表示道歉或支付损害赔偿。 二、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第7条) 1、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刑法》第7条第1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刑法》第7条第2款) 2、客观限制: (1)行使此项管辖权时,需先通过外交途径引渡犯罪人。 (2)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10条) 三、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第8条) 1、法律规定: 《刑法》第8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1)是侵犯我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犯罪。 (2)是法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 (3)是按犯罪地的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 2、客观限制: (1)引渡 (2)双重审判(《刑法》第10条) 四、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第9条) 1、有关的国际条约 (1)1963年东京《关于制止在航空器内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 (2)1970年海牙《关于禁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3)1971年蒙特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