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的来历资料.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偶的来历 木偶戏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也叫傀儡戏。因傀儡的头大都是用木头刻成的,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它为木偶。木偶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三国时的马钧制作的木偶能表演各种各样的技艺。唐朝有个叫封演的人,写了一本叫《封氏闻见录》的书,记录了的所见所闻,其中就有一段这样的记载,他说唐朝大历年问,有人“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就象真人一样。到了宋朝,木偶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杖头木偶、悬丝木偶、药发木偶,水木偶等形式。明清时代木偶戏遍布民间,以其道具简单、表演精采和不用过多的花费而深受人们的欢迎。现在,地方也还都有木偶戏团。木偶到底是谁发明的,史无明载。 木偶的分类 提线木偶 用线操纵动作的木偶,宋代称为“悬丝木偶”。操纵方式是在木偶的头、身、腰、腿、手、脚、眼、嘴等关节处系上细线,集中串在勾牌(操纵板)上,使其悬吊起来。一个木偶一般有十几根基本线,特殊角色多至三十余根。表演时,演员一手执操纵板提着木偶,一手拨弄不同的吊线,使木偶按照剧情要求做出各种动作来,故又称“线吊戏”。北方有些地区的提线木偶,八根线提动一个木偶,所以称为“八线班”。提线木偶身高约66厘米,眼、嘴均可活动,主要流行于陕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地。 铁枝木偶 又称“仔影”,流传于广东汕头地区韩江下游,先是以潮州为中心,在潮安、潮阳、揭阳、丰顺、普宁、澄海、大埔、饶平等地民间演出,后传入福建龙溪地区。据说当地因皮影戏不能在白天演出,故引入能在白天演出的木偶戏,沿用皮影戏使用的两根操纵杆,用来操纵木偶的两手,表演各种动作。铁枝木偶较矮小,长约20—40厘米不等,延长潮剧古老唱腔。 杖头木偶 即以木杖操纵动作的木偶。杖头木偶起源较早,宋代称之为“杖头傀儡”。木偶的头部,用木料或泥雕塑而成;内空,眼嘴均可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两手臂各装一根操纵杆。表演时,演员一手举着杖杆,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演唱,故又称“举偶”。就其偶型而言,杖头木偶有大、中、小三种。例如,四川仪陇地区的大杖头木偶,偶身月1.3米高,演出时远近都能看到,俨如真人一般。中型杖头木偶是全国最为普及的一种,偶身78—90厘米高,杖杆较短,操纵方便灵活。 传统布袋木偶(早期) 又名指头木偶,因其身似布袋而得名。表演时,演员的手掌套上木偶,食指伸进木偶头内,大拇指和其他三指分别为木偶的左右手。演员凭借手指和手掌、手腕的活动,使木偶按照剧情要求模拟角色的各种动作,故又有“掌中木偶”和“掌中戏”之称。这种木偶装备简便,有的演唱和伴奏均由一人承担,用一条扁担即可挑起全部行头,走村串户进行表演,故又称为“扁担戏”、“独角戏”或“背担戏”。扁担戏的特点是“一条扁担支起一座舞台,代表一个剧场;两面铜锣、一个哨子,代表一个乐队;一个演员兼唱生、旦、净、丑,代表一个剧团。表演时,演员一手操纵木偶,用小拇指勾动嘴、眼、手的活动机关;另一手操纵两腿的动作。一般由七八人组成一支演出队进行演出,能扮演角色众多的大型剧目。 木偶的制作方法 一、泰顺提线木偶的结构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由木偶头、腹笼(竹制,俗称蔑笼、蔑篓)、四肢、线牌头(俗称琵琶头)等组成,高约2尺左右。   木偶头用樟木或其它纹质较细腻的杂木雕刻而成的,特制木偶头内设机关,通过丝线控制,使眼、鼻、口、舌活动。木偶头脖子部分上尖下细, 由两根线与腹笼相连。腹笼用竹蔑编织而成,胸部、臀部稍大,腰部稍细。手用木料雕刻,右手为活动手,其掌指关节与腕关节通过线控活动,可做执剑、挥刀、持杯、把盏等动作。脚有“靴脚”和“旦脚”之分,从前均用木制,以后又让木脚套上鞋靴,更显逼真。“旦脚”从前用小脚,五、六十年代改为普通女脚。线牌头用竹制,前半部长5寸,宽2,2,后半部长5寸,宽0.3寸,中间有竹枝挂钩。制作木偶先用丝绳将四肢与腹笼相连,再用青黑色丝线上端连接线牌头,下端连接身首四肢。丝线根数多少不一,视角色动作需要而定,基本线通常为10根,头部2根,背部1根,左手2根,右手3根。亦有多达三十余根者,用于要进行特技表演的木偶。如丑角小和尚,头部2根,背部直根,前胸1根,肩部2根,臀部2根,上肢8根,下肢6根,共22根。提线木偶头部2根线和背部1根线非常重要,3根线将木偶头与腹笼连成一个整体,既能使木偶稳定,保持平衡,又可操纵木偶,使木偶能作前后俯仰、左右摆动等动作。   提线木偶以其独特的完美形象,细腻传神的表演技艺,博得广大观众的赞赏。 简单几笔,所谓形神兼备、眉目传神,全在这数笔之中,没有深厚的功底绝不敢轻易动手。人们一致公认,我县著名木偶雕刻艺人林圣传雕刻的木偶头经我县民间美术家陶大眉先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