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道家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经典名言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范蠡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 。年轻时精通韬略,足智多谋,被勾践拜为大夫 。前494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被迫携妻 入吴称臣,范蠡跟随勾践身旁,在吴国做了两年人质。归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经过10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并于前473年一举消灭吴国,使越国成为南方霸主。 韩非子的无为而治 在法家眼里,无为之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一种特殊手段。 特点: 君主在驾驭臣下时,要处在虚、静的地位,以虚制实,以静制动,大智若愚,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 老子的三宝: 仁慈崇俭,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67章) 慈 慈包含有柔和、爱惜之意。不仅仁慈加于人,而且不做害人之事,不说损人之话;仁爱加于兵,使之“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用“慈心”于一切,戒杀生以惜物命,慎剪伐以养天和。 俭 “俭”即含藏培蓄,不奢侈,不肆为。 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 老子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 “俭”于饮食可养脾胃,“俭”于嗜欲可聚精神,“俭”于思虑可除烦恼,“俭”于言语可养气息,“俭”于酬酢可息身劳,“俭”于夜读可安神思。 老子智慧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4章) 踮起脚后跟站立的反而站不稳;跨步前进的反而快不了;只靠自己眼睛的反而看不分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判断不清是非;自我夸耀的反而没有功劳;自高自大的反而不能当领导。 老子智慧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老子(约前571年至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人,与孔子同期而稍长。又称老聃。曾做过周朝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 相传著有《老子》,全书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共5200多字。后人称之为《道德经》或《老子五千文》、《道德经五千言》,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重要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老子以后道家分为两派,一派集中在齐国稽下,成为稷下黄老学派,以宋鈃、尹文、接子、环渊等以为代表。郭沫若认为《老子》成书于环渊之手。 另一派以庄周(约前369——前286年)为代表。庄周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无以人灭天”(《庄子·秋水》)。庄子提出的神妙莫测的“道”是万物的主宰,它能沟通人生有限与无限的联系,可以使人生从有限达到无限,个人生命从短暂达到永恒。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比起儒家更为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儒”为表象,“道”为实质,以致世人忽视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音乐、绘画、文学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