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紫云县穗颈瘟危害与发生原因分析
2010年紫云县穗颈瘟发生与危害原因分析
穗颈瘟俗称鬼捏颈,一旦爆发成灾,损失较大。紫云县是穗颈瘟常发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70-80年代,叶瘟发生较普遍,80年代中后期至今穗颈瘟的发生频率高于叶瘟,每3~5年爆发一次叶瘟,2-3年爆发一次穗瘟。2010年全县穗颈瘟发生面积5524亩,共计损失稻谷480.225吨。
1.危害概况
1.1穗颈瘟发生区域
据植保植检站、各乡镇农技站2010年9月1~12日调查统计,本年度穗颈瘟发生面积5524亩,发生区域:
松山镇:同心、板香、团坡雅院组、枫香、摆纳、海子、岜易、沙坝、大桥10个村、组,发生面积680亩;
猫营镇:牛场坡、打扒河、狗场(茅草坝组)、新寨、沙坝(杨柳冲组)、龙场(白杨坪组)、普榨、猫营(新寨组)、把来10个村、组,发生面积460亩;
水塘:长田(长田、交洞、卡榨、纳怀庆、那衣屯、庆口、麦子关、挂草鞋组)、猫场村(甲马朝、大冲、六桥组)、银山村(沟边、挂落组)、金山村(摆山、坪寨、卡呀组)、塘坊村(红关、牛角冲、牛眼井、打琅、南关屯组)、二关村(上坝、洗布、拐落、庆寨、大宝组)、羊场村(龙滩坡、毛龚组)、沙坝村(分水岭、落窝组)、落科村(狼台、红屯组)发生面积1430亩。
猴场镇:黎明、冗瓦、曙光平寨、四合、大田、小湾、茶山、平坝发生面积805亩
坝羊乡:红院村(湾榜组)、板桐、山嘎、平塘村,发生面积450亩
板当镇:齐新、大地、克卜(小高寨组)、座马河、洞口、青塘、落麦村,发生面积580亩。
宗地乡:大田坝、上下德昭、坝寨、猛坑村,发生面积380亩。
四大寨乡:喜翁、晒瓦、新寨、卡色、卡哨村,发生面积187亩。
大营乡:五星、打采、大云、百花、三合村,发生面积420亩。
白石岩乡:干水井、幸福园村,发生面积62亩。
火花乡:40亩。
达帮乡:30亩。
1.2 发病品种
据调查及受灾农户反映,今年发生穗颈瘟的品种(组合)有中优117、 内香优8518、中优9801、 遵优3号、 宜香1979、 内香2924、中优7号、江优9527、中优608、中优158、香早优2017 Q优6号、Q优5号、泸香615、中优5617、湘优109、两优662、奇优894共18个品种组合。其中以中优117、内香2924、中优7号、湘优109、中优608、中优158、奇优894七品种受害最重。
1.3危害造成产量损失评估
按我县水稻常年平均产量500公斤计算, 2010年全县发生穗颈瘟5524亩,其中产量损失15%的达5133亩,损失稻谷384975公斤;损失30%的达140亩,损失稻谷21000公斤;产量损失50%的达125亩,损失稻谷31250公斤;量损失60%的达74亩,损失稻谷22200公斤;损失80%的达52亩,损失稻谷20800公斤;全年共计因穗颈瘟危害损失稻谷480.225吨。
2. 穗颈瘟发生原因分析
2.1病 原
2.1.1病原菌
我县是稻瘟病常发区、多发区,常发区每年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稻瘟病,上年发生稻瘟病的田块,由于病稻草处理不彻底,病原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稻草上越冬,它是我县第二年诱发水稻稻瘟病的初侵染源,也是主要病原。种子带菌可引起秧苗发病,但由于药剂处理种子的技术已在我县推广,85~90%的农户已掌握并且应用实施该技术,种子上携带的病原菌经药剂处理种子后已被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原菌已不是主要病原。
病菌中不同生理小种致病性有明显差异,20世纪80年代初省内种植的水稻以常规稻为主,据贵州省农科院1978—1982年测定,全省稻瘟病生理小种为7群12个小种,ZG群为优势种群,全省糯稻、梗稻发病较重,籼稻发病较轻;1987年—1988年测定,稻瘟病生理种群由7群12个增加为7群36个,田间优势种为ZG群,它给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面积单一推广的汕优63带来了极大的隐患,90年代初全省杂交水稻连续多次爆发稻瘟病;2001~2003年测定,田间优势种群为ZB群,共13个小种。
2.1.2病菌生理特性
病菌菌丝发育温度8~37℃,最适温度26~28℃,分生孢子形成萌发的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25~28℃。分生孢子在干燥的状态下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在贵州省各地均可安全越冬。据浙江省农科院测定:草堆上干燥病草中的菌丝,一年后仍有60%的存活,草堆内部干燥病草上的分生孢子次年4~5月仍然能够存活。2010年我县农户种植的中晚熟品种,田间穗颈瘟表现症状的时间为9月上旬,中晚熟或晚熟品种穗瘟出现的时间为9月中旬。
2.2 病菌侵染循环
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稻草或种子上越冬,病稻草是主要菌源。冬后气温回升到15℃以上,湿度80%以上,露地堆放的病稻草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它是引起周围秧苗或成株期水稻发病的初侵染源,秧田发病的稻株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引起再次侵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4点题目(200题)与答案种数.docx VIP
- 本特勒电动汽车平台电池包技术--本特勒BENTELER.pdf VIP
- 中国金融移动支付 远程支付应用 第4部分:文件数据格式规范.pdf VIP
-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pdf VIP
-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docx VIP
- 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完整版2024.pdf VIP
- 2024年艺术文化生活娱乐知识竞赛-趣味知识竞赛考试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docx VIP
- 石油科技成果间接经济效益计算方法.ppt VIP
- 生菜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pdf
-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