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告示: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 返回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 近代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以来 归纳 服装 中山装、洋装、旗袍 列宁装、布拉吉 健美裤、牛仔裤、喇叭裤、铅笔裤打底裤等 从长袍马褂到 西装和五彩缤纷的服装 饮食 西餐、面包、咖啡等 统购统销 营养、绿色 菜篮子工程 从传统饮食到西餐,讲求营 养均衡、健康 居住 欧式洋房 筒子楼 花园小区 安居工程 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 风俗 废止缠足、断发易服、 涤荡封建糟粕 休闲娱乐多样化 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 知识梳理 中国近现代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那些变革(各抒己见) ?阶段 外因 政治 经济 思想 近代 列强侵略带来西方的生活方式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吸收西方文明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生活改善 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人性解放、 现代 全球化、 第三次科技 革命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统购统销、 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 审美观念、消费观念、民主意识等 归纳 西方的影响 社会制度的变革与政策的调整 生产力的提高 思想观念的转变 课堂练习 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 ③“欧风美雨”的影响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民 主义 礼 义 廉 耻 以文治国 五权分立 返回 * ②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民众服饰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 * 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风靡一时的列宁装、布拉吉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中山装成为一统天下的男装款式,女装则是把中山装的立领改成翻领,取消上面的两个兜,民间将这种没有正式名称的服装成为干部服。无论男女,蓝灰为主的色调和肥大单一的款式是这一时期中国服装的主要特点。中国人的着装被外国人“蓝蚂蚁”、“灰蚂蚁”。 “远看一大堆,近看蓝绿灰”。这一时期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女装,女性身体的曲线特征被有意掩盖起来,裙子、花边、高跟鞋等许多具有女性特点的衣饰在公众场合几乎绝迹。 * 80年代:喇叭裤:裤腿成喇叭状,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喇叭裤加长发戴蛤蟆镜的男青年就是不正经的代号。 健美裤:一般以黑色为主,带着很大的弹,后来脚蹬裤。当时有句顺口溜叫做:不管多大官,都穿甲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 牛仔裤:今天它是一种相当大众的服装, 80年代初的中国,它被当作过于颓废的服装。上海某大学曾经在招收研究生时对一名考试合格的学生提出要求:如果你继续穿牛仔裤,就将被拒绝录取。 90年代:无肩装、露脐装扎,年轻人开始仿效韩日的明星,带花里胡哨的头巾,穿松糕鞋和有短流苏的裙子。 * 根据这些文字和图片分析近现代服饰变化有哪些特征: * 里弄住宅注重建筑间的绿化与环境,起居方式已完全西化,建筑高度一般三层,有的甚至四层。 * 这些别墅洋房多为殖民统治者、商业巨头、晚清官宦的私宅,有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此多精美别致、豪华气派。也直接体现了西方文化移植式的输入。 * 比如娱乐方面:赛马,马戏,杂技,小照、影像(手工画)---赛马,马戏,魔术、摄影、电影、话剧、高尔夫等 * 缠足始于南唐(南唐后主时期先行于宫殿,后扩及到宫外) 背后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之大义;袋子盖为到山型笔架以为崇文兴教,上面的扣子之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五权分立指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 (( 其实这些含义只是后来的人们附加上去的) *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三、居住建筑的演进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五、知识梳理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近现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⑴中国服饰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⑵近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③普通女子的着装由宽松肥大开始向合身适体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⑶现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60年代中期:人们多穿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 ②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③改革开放:服装的花式、款式,面料、质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的旗袍 改良后的旗袍 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 新中国的服饰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现代的西装 2、近现代服饰变化的特征: 阶 段 服 饰 特 征 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后至 新中国成立 土洋并存,中西合 璧 半殖民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