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第一讲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朱 慧 E-mail:zhuhui1108@ 课程学习要求: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金融学、财会、管理等财经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模型和基本理论,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增强对真实世界的解释能力。       参考书目: N.Gregory Mankiw(曼昆):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经济学原理),第1版,机械工业出版社(英文版),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版),1999年第1版。 William Baumol (鲍莫尔)and Alan Blinder: Economics-principles and policy(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第7版,同上。 Paul Samuelson(萨缪尔森) and William Nordhaus(诺德豪斯):Economics(经济学),第17版,同上。 参考书目(续): (美)H.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附有尹伯成编的习题集。 杨小凯著:《经济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其它:梁小民、斯蒂格利茨、平狄克、费希尔等。   课程教学安排 第一讲  导论 第二讲  均衡价格理论 第三讲  弹性理论 第四讲  政府干预理论 第五讲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六讲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七讲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第八讲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课程教学安排(续) 第九讲  要素市场理论 第十讲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十一讲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三讲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十四讲 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 第一讲 导论 经济学是什么(what) 为什么学经济学(why) 怎样学经济学(how) 经济学是什么 是“社会科学的皇后”(从研究方法看) 是一门研究选择的科学,一门研究资源配置的科学(从研究内容看) 资源(resource)的有限性与欲望(wants)的无限性?稀缺性(scarcity)?选择(资源的配置(allocation)问题——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选择的前提:经济人与完全信息?选择的代价: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对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用于生产有价值的产品以及在不同群体中进行分配。 选择的代价: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用一定资源生产X产品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Y产品的数量。或者,一定资源选择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其它用途中代价最高的那种。 读大学的机会成本 项目投资决策 经济学的产生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学意义 生产可能性曲线从图形上看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学意义为: 揭示了稀缺法则 任何一个经济必须作出选择 选择要付出代价 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经济学的分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 micro研究的基本问题:what;how;for whom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 Macro研究的基本问题: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经济稳定问题;经济增长问题;政府行为问题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比较 主体: Micro—个体(individual):厂商(Firm),消费者(Consumer) Macro—国别(National):国民经济(National Economy) 变量 Micro—个量(individual):单个市场、产品供给、需求、价格、利润 Macro—总量(aggregate):总供给、总需求、价格总水平、总投资、储蓄 关于Macro的一点进一步说明: Macro≠区域(和部门)Macro 为什么学经济学 有助于你作出更好的个人决策,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有助于你理解置身其间的世界的运行。 有助于你理解政府政策的优与劣。 可以改进你的思维方式。 “对经济学的思考和遵循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盛洪) 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学的动机 理解和解释经济事件; 预测未来的经济事件; 如果他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