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试题).docVIP

第12课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课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试题)

训练  一、选择题1.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从历史上看,这两件事反映的共同的时代意义是(  ) A.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B.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 C.标志着中国南船北马运输时代的结束 D.开启了中国自主发展交通事业的时代 2.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3.“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喷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臣工且笔秃唇焦而言其不便。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  ) A.轮船与铁路开始出现时许多中国人无法适应 B.洋务运动遇到极大的阻力 C.轮船与铁路的优越性逐渐改变了国人的态度 D.近代机器工业不适合中国国情 4. 中国的火车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的进程,这说明了 (  ) “0号”机车 1908年上海的 世界上第一条投入 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 车线路在上海开通 ①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②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④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③ 5. 兰新铁路的建成通车,改写了新疆、青海等省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该铁路的建成应该是在 (  ) A.晚清时期 B.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6. 1881年底,有人赋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是针对津沪之间的 (  ) A.有线电报开通 B.无线电报开通 C.有线电话开通 D.无线电话开通 7.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8. 右图为天津电报大楼的楼顶建筑,钟表指针的脱落和墙体的破损向众人说明曾经红火一时的电报事业离人们远去。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  ) A.信息技术的发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人们观念的更新 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近代化进程。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