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现象,数据说话 年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1.9 3.3 3.9 4 根据数据思考: 1、美国从二战后到20世纪末经济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2、美国经济在这几个阶段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经济发展特点 原因 美国 西欧 日本 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西部、南部 七十年代:经济地位下降 八十年代:逐渐好转但受到制约 九十年代:新经济时代 富强、市场、科技教育、政府措施 经济危机 政府政策,债务负担加重 教育、科技(高新技术产业) 50~70年代:经济持续繁荣 20世纪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1.美国的援助 2.欧洲的联合:经济—政治 60年代欧共体,1993欧盟,1999欧元 50年代中期后二十年:二号经济大国 七八十年代: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80年代中期后,实行“科技立国”,经济发展 1.美国的援助 2.政府政策 3.重视科技、教育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大力发展教育, 加大科技投资力度,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50% 33.3% 75%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概况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 3361 5233 9355 10634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 (单位:亿美元) 二战后美国经济呈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1969年美国宇航员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美国计算机专家和实业家比尔·盖茨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的谷地,宽16千米,西北——东南向延伸48千米。全世界最大的100家高科技公司中有差不多20%把公司总部设在这里。有人统计,1996年,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名百万富翁;1998年,硅谷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400亿美元。 读图学史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 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材料三: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一: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说,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政府制定了促进经济发展的诸多有效政策,如: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1948-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的经济支援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其余为贷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 材料四:西欧各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但是他们尽管硬件破坏严重,但是软件环境一直具备,这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经济发展迅速。 ②利用美国的援助 ④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③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①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欧洲的联合: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 西欧的联合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1年,欧共体12国首脑在荷兰的 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1月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诞 生,简称欧盟。 加入(欧共体)欧盟的国家 加入(欧共体)欧盟的时间 到2007年欧盟已拥有27个成员国 1965年和1993年美国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1965年 1993年 从欧共体到欧盟 其他49% 西欧16% 其他46% 美国35% 美国27% 西欧27% 欧元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一个崭新的、联合的欧洲将要更开放地面对世界。欧元的背面是欧洲古典到现在各个时期的桥梁,既有很早以前的小桥,也有现代先进的吊桥。桥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此外纸币上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 日本的崛起 196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5.5%; ?? 1975年,日本追上来,改写为62.2%; ?? 1985年,日本已经逼近美国,为97.6%; ?? 1987年,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日本超过了美国。 1964年东京奥运会 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阳塔” 80年代中期以后,“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日本跻身安理会 成非常任理事国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遭致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一些日本邻国的强烈指责。 钓鱼岛事件 科技: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每年引进大量国外 先进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