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淋巴管瘤 淋巴管发育畸形 小儿、青少年多见 好发舌、唇、颊及颈部 临床表现 囊性水瘤,巨舌症,巨唇症 病理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一般特点 melanotic neuro-ectodermal tumor of infant 多发生在一岁以下婴儿 多见于上颌骨,也见于下颌、头骨 肿物呈黑色或无色 界限不清,临床可误为恶性肿瘤 X线:界限不清的透光区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病理 肉眼观察:肿瘤区皮肤和粘膜完好,肿物边界不清,可为黑色,切面实,黑色或浅灰色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病理 镜下所见:肿瘤由上皮样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构成。上皮样细胞排列裂隙样、腺样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病理 镜下所见:淋巴样细胞成团或分散排列,常位于上皮样细胞裂隙内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病理 镜下所见:肿瘤无被膜,肿瘤细胞可浸润骨,间质为纤维组织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 生物学特性:良性切除后一般不复发 组织发生:一般认为来自神经嵴细胞,其中上皮样细胞可能为向黑色素细胞分化的细胞;淋巴样细胞为向神经母细胞分化的细胞 鳞状细胞癌/一般情况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80%) 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8% 符合一般恶性肿瘤的发病规律(多>40) 年轻患者有增加的趋势 男性多见 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及血行转移 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 部位:舌最常见(舌侧缘、舌腹、舌根)其次是牙龈、颊、唇、口底等 表现:外生、溃疡、硬结 症状:疼痛 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 早期癌:对于治疗、预后都很重要。病理上浸润深度在固有层或浅粘膜下层 白斑、红斑、红白斑(多表现为非均质性) 溃疡 鳞状细胞癌/病理 肉眼:肿物外生性或溃疡性,少数为浸润性,切面灰白色,实性,肿瘤较大时可见出血、坏死 镜下:异常增生的鳞状细胞突破基底膜,向结缔组织浸润生长。特征性表现为形成角化珠和细胞间桥,浸润周围组织 电镜下可见特征性张力细丝 鳞状细胞癌/病理 分级:高、中、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 高分化(Ⅰ级):角化珠多,细胞明显 鳞状细胞癌/病理 分级: 中分化(Ⅱ级):角化珠少,细胞间桥不明显,细胞异型性较明显 鳞状细胞癌/病理 分级: 低分化(Ⅲ级):无角化及细胞间桥,细胞异型性明显 Ⅳ级(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癌瘤内缺乏鳞状或其他类型细胞分化的证据。免疫组化、电镜等。 鳞状细胞癌/病理 浸润周围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骨及软组织(肌、脂肪、腺体) 鳞状细胞癌/病理 淋巴结转移(metastasis to lymph node) 鳞状细胞癌/病理/其它类型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CC) 鳞状细胞癌/病理/其它类型 腺样鳞状细胞癌(adenoid SCC) 鳞状细胞癌/病理/其它类型 梭形细胞癌(spindle cell carcinoma) 梭形细胞癌 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 特殊的鳞状细胞癌 分化高、预后好 多发生在下唇 放疗禁忌 疣状癌:病理 外生性肿物,多乳头状突起,角质栓,推进缘,炎细胞,肿瘤细胞分化好 疣状癌:病理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头颈部皮肤多见,占全身20% 发病因素:遗传、日光、色素痣恶变 口腔粘膜:牙龈、腭 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 原位恶黑 恶性雀斑样痣(lentigo melanoma):好发于老年人面部暴露部位,开始出现一个黄褐色雀斑,以水平状生长占优势的阶段,可持续数周至数年。本病生长缓慢,一般经10~15年后,才约有1/3损害侵犯真皮,形成硬结。5年生存率为80%~90%。 原位恶黑 浅表扩散型:也称Paget样恶黑,肿瘤局限在上皮内,从基底层向表面及外周生长,以后突破基底膜向结缔组织浸润 原位恶黑 肢端雀斑样痣型:肿瘤细胞沿基底层向周围扩散,很快突破基底膜而浸润 侵袭性恶黑 结节型:在固有层形成肿瘤灶,浸润性强。病理表现既似上皮源性也似间叶性。肿瘤细胞可为上皮样、痣细胞样和梭形。核仁明显。有时无色素。 侵袭性恶黑 临床:ABCD规律 病理:细胞间变和真皮内见到核分裂;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复发,转移 * * 鉴别:鳞状细胞癌诱发的反应性成纤维细胞性间质增生、癌肉瘤、梭形细胞恶性黑色素瘤或其他肉瘤 生物学行为:与普通鳞状细胞癌相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