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华夏建筑公司道路标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在我司接到招标文件,即组织技术力量深入了解和研究了招标文件及其附件,并到工程实施地点对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工程量、材料分布情况及气候条件等进行了详细调查,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建设期限和建设地区的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编制了该施工组织设计,作为编制标底的基本技术经济文件,并指导该工程今后进行的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工作。一旦我方中标,此组织设计即将作为我方实施本工程的指导性文件,施工中的所有内容均将与本组织设计内容相一致 该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了施工顺序,选择了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编制了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各种资源(劳力、机具、材料、资金)需要量计划,制定了采购、运输计划、安排了施工准备计划,进行了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设计和规划,最后提出了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措施。 该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我公司的人力、财力和机械设备力量,本着经济、高效的原则,合理安排,科学组织,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和施工力量,并在施工工艺中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力创优质工程。 具体质量目标——确保“优良工程” 具体安全目标——保证“杜绝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具体工期目标——保证“竣工日期按时交工”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以下文件及规范; (1)、《》; (2)、《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项目特征 技术指标 K0+000~K13+502.775 四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km/h) 20 路基宽度(m) 6.5(4.5) 行车宽度(m) 6(3.5) 停车视距(m) 20 极限最小半径(m) 15 一般最小半径(m) 30 回头弯道最小半径(m) 15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20 最大纵坡(%) 10 路基,涵洞设计洪水频率 1/25 小巧设计洪水频率 1/25 中桥设计洪水频率 1/50 桥面净宽(m) 无 本项目新建涵洞26处,完全利用3处,清淤利用1处,加长利用2处. 本项目全线主要工程量见表2. 表2 全线主要工程量表 工程项目 S205线(铺底下)至鱼龙通乡油路建设工程 备注 桩号 K0+000~K13+502.775 路线长(km) 13.502 土方(m3) 64795 石方(m3) 40000 排水(m3/m) 4574.7/10764 防护(m3/m) 3340.5/908 涵 洞 新建(m/道) 157/26 接长利用(m/道) 1/1 维修利用(m/道) 19.5/3 完全利用(m/道) 19.5/3 桥 梁 利用(m/座) 0 新建(m/座) 0 安全护柱(根) 50 标志牌(块) 36 里程牌(块) 13 道路交叉(处) 1 2.1.2原有公路情况 本项目原有公路平,纵面线性指标较低,超标严重,弯急坡陡,行车条件差,公路以挖方路基为主,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设计刷坡,确保边坡稳定.路基宽度多在5.5米,路面宽度5米,最大纵坡13%,平曲线最小半径8米,属等外公路.路面为简易天然砂跞路面,因多年行车碾压,致使路面坑槽、翻浆较多,搓板严重,行车颠簸,晴天行车尘土飞扬,雨天又是泥泞难行.原有公路按原地形开挖拓宽,同时在施工中采取避难就易的办法,使该路修通标准低,通车后基本未进行改线,加之配套的涵洞、防护及排水设施修建甚少, 使该公路抗灾能力留下“先天下足”.近年来沿线虽然修了部分涵洞及排水设施,但仍然以形成完善的防排水系统,加之原有构造物由于使用年代久远,淤积、破损现象较为严重,导致排水不畅路面积水. 2.1.3公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貌: 本项目段公路海拔最低1600米,最高1850米,按地貌类型划分可分为两大类: (1)构造剥蚀低-中山区,山体呈东西向展布. (2)黄土梁峁区.属米仓山黄土带,黄土厚度约40米左右. 2.地质概况: 本项目段公路地处西秦岭褶皱系西秦岭南部印支冒地槽褶皱带,该带经海西末期强烈的构造运动,使武都—成县—徽县古生代褶皱带进一步隆起并在它的两侧发生剧烈拗陷,形成西窄东宽的狭长海槽.槽内三叠系超覆在古代地层之上,为浅海-滨海向的屑岩,复理石及碳酸岩建造,它们构成了印支地槽的主体.使三叠季末发生了著名的印支运动,海水西退,地槽返.使三叠纪及其以前地层普遍发育式紧闭褶皱,同时伴随较大规模的断裂活动,酸性岩的侵入及区域变质作用. 项目段公路沿线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 至流系(S):以千枚岩,板岩为主,夹有灰岩和砂岩. 三叠系(T):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夹千枚岩板岩. 晚第三系(N):多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