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路导引 范围已被锁定为最后一联。细读此联,一则观察意象:“落日”“寒鸦”,此为忧愁意象;二则观察诗人言行:“沉吟”“独自回”,表现孤独落寞之情。至此,尾联所表达的感情大致可见。此外,应适当结合前文分析,根据答题模板组织语言即可。 答题模板 概括表达的感情(步骤1)+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感情(方法和过程)(步骤2)+进一步总结表达感情的效果(步骤3)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答题指津 返回目录 【答案印证】 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于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从“沉吟”“日落”“寒鸦”“独自”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这种落寞惆怅的忧伤之情。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答题指津 返回目录 Page ? * ①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②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于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从“沉吟”“日落”“寒鸦”“独自”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这种落寞惆怅的忧伤之情。 纠正●提高 谢谢! LOGO LOGO 纠错提高 诗歌鉴赏之 考情分析 得分率很低的一道题; 分值高:11分; 平均分仅为5分左右; 教学目标 1、纠错:分析并锁定得分率低的根源 2、提高:强化审题,掌握流程,规范答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闻砧① 孟郊杜鹃声不哀, 断猿②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 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 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4分) 开头两句使用了烘托的手法,作者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诗人用烘托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抒发游子在外思念之情。 答题内容:杜鹃的叫声不再哀伤,猿的啼鸣也不再悲凉,写出了作者归家之后不再哀伤和彷徨。 失分●纠错 答题内容: 写出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失分●纠错 答题内容: 杜鹃声本是哀的,但与下文的杵声相比,便是“声不哀”,断猿啼本是悲悲切切的,但与下文的杵声相比便是“啼不切” 失分●纠错 Page ? * 1、白描指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2、对偶强调对仗工整,与“联系下文赏析”的问题无关;3、伏笔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网上阅卷答题要求书写规范。在每题指定的区域内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大小要适度,字距适当,行距不宜过密。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改错。 答题内容: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采用对偶手法,同下联“月下谁家砧,一声一断肠”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一种哀的氛围,为后文“思乡”埋下伏笔 失分●纠错 Page ? * 总结●纠错 1、读题时,审题不清(问什么、答案区间) 2、思考时,忽略答题流程 3、下笔时,答题不规范 没有条理 字迹潦草、脏乱 不能按分答题 不用术语、错用术语 Page ? *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闻砧①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开头两句使用了烘托的手法, 作者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 诗人用烘托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抒发游子在外思念之情。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具体说明怎样烘托 分析烘托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规范●提高 1.(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进行简要赏析。(5分) 返回目录 体验●提高 纠正●提高 (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①久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