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市兼善中学校高三收官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VIP

2016年重庆市兼善中学校高三收官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重庆市兼善中学校高三收官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2016年重庆市兼善中学校高三收官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说明: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总分 150分。 一、语言基础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肖像(xiào) 期(qī)颐之年 滥觞 泊来品 B.轻佻(tiào) 膘肥马壮(biāo) 凑和 活性炭 C.症结(zhèng) 呶(náo)呶不休 锱珠 倒春寒 D.别墅( shù) 安营扎(zhā)寨 切蹉 明信片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B.雍正时代,在对贪官执行死刑时,当局常组织官员到现场观摩,他们认为,现场警示教育,比让官员学习《论语》管用得多。 C.我国家领导在大连会见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企业家代表时说:“在转型关键期,我们会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D.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样粮食——其实只需七样,不可缺少的大枣算一样。 , , , , , 。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们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脸冻得通红。我经常幻想着我就在等待着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 ①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这种施粥的盛典 ②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锅,支设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 ③据说在解放前的腊月初八凌晨 ④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 ⑤庙里或是慈善的大户都会在街上支起大锅施粥,叫花子和穷人们都可以免费喝 ⑥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 A.①②③⑤⑥④ B.③⑤①②⑥④ C.①②⑥③⑤④ D.③⑤④①②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大题共3小题,4、5题每题3分,6题5分,共11分) 道家意境——意境内涵的文化学阐释 所谓道家意境,就是以道家文化精神为主导的艺术意境。 道家文化精神可用一个字概括,这便是“道”。“道”是一种“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的最高宇宙本体的存在。“道”是最高的存在,而“天”、“地”、“人”都是“道”的派生物。在体现”道”这一点上,天、地、人是一致的。《山木》说:“人与天,一也。”不过道儒两家的“天人合一”观是不同的。在儒家那里,天与人是父子关系;而在道家这里,天与人则是兄弟关系。父子关系,就罩着一层伦理的色彩,故强调一个“德”字;兄弟关系,就浸着一片平等的亲情,故强调一个“情”字。因此,道家的思想就更具有艺术意味,也更接近于美学。于是,道家思想对于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学的影响更大。林语堂先生说:“一切优美的中国文学,……都深染着这种道家精神。” 道家文化精神的核心,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这便是“无”。“道”的核心就是“无”。它是一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主体无法感知的最高存在。“道”按照《老子》二十一章的推演,是由“无→象→物→无”,也就是从“无”开始,最终又归于“无”。如一朵花,从无花始,到有花,再到无花;一个人,从无此人始,到有此人,再到无此人。这是一条从“无→有→无”中总结出来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个生命的过程,也是一个哲学的圆圈。但这只是本体的“无”, 即“无”的宇宙哲学。此外,还有一种主体的“无”,即强调主体的“无情”、“无为”。这是“无”的人生哲学。主体的“无”与本体的“无”不同,它即是“超越”,是一种超越的人生态度和主体人格境界。因此,如果说,儒家在强化主体的话,那么,道家则是在淡化主体。 因此,在以上道家文化思想影响下的艺术意境,即道家意境,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物我不分的意境。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在道家那里,真正有一种澄心观物的超越的态度,因而物与我、人与自然也真正地融为一体了。由于儒家凸显主体(我)的地位,所以,在儒家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单向的;而道家则是淡化主体(我)的地位,所以,在道家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双向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另一种是无我意境。道家贵无,在他们看来,既无本体,也无主体;既无物,又无我。但在艺术中,却衍生出无我意境来了。陈来先生说,庄子、陶渊明体现了无我之境。蔡报文先生也说:“‘无我之境’就是‘庄学之意境’。”此类意境属老生常谈,故不举例。总之,陶渊明、李白等人的诗境是道家意境的杰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