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宋代耀州瓷.碗.doc
浅论宋代耀州瓷----碗
摘要:耀州窑兴起于唐代,经五代发展、成熟,到北宋达到鼎盛时期,产品质量数量工艺成就均达到很高水平,成为北宋六大瓷窑之一。
一.耀州窑地理位置
耀州窑是分布在今陕西省铜川,耀县的一系列古窑址的总称。此县在唐代名同官,华原县,从唐天复四年(904)至清末(1910)隶属耀州管辖,故名耀州窑。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表明耀州窑兴起于唐代,经五代发展、成熟,到北宋达到鼎盛时期,产品质量数量工艺成就均达到很高水平,成为北宋六大瓷窑之一。耀州窑在金元时期历经战乱,水平有所下降,延续到明、清、嘉庆时废弃
宋代早期(960—1032年)为耀州窑的发展时期,此时器型较为单一,以烧造青釉碗较多。而尤以喇叭口碗最多。造型接近唐代烧造的白釉碗,但是改变了玉璧形足,以圈足为特点。
宋代中期(1033—1085年)为耀州窑的鼎盛时期,这时器物类型大大增加,凡日常所用器物应有尽有而尤以生活用具的碗盘数量最多。特别是碗的造型已完全摆脱了唐五代的影响,为深腹高圈足,胎壁较薄可分为敞口弧腹,侈口鼓腹,敛口弧腹等几种。造型优美,制作精良,具有明显的宋代耀州窑瓷器特点。
.宋代晚期(1086—1127年)为耀州窑的持续期,这一时期的器物延续了中期品种多样的器物造型,器物以盘、碗类居多。特别是敞口、尖圆底、矮圈足小碗,器型制作更为规整小巧,胎骨更薄。
.宋代耀州
碗 碗做为宋代耀州窑瓷器器型之一,为耀州窑生产的大宗产品,不仅生产的数量大,而且造型亦有较大变化。
菊瓣碗 敞口,斜壁,圈足,足边无釉。该碗碗心为一朵团花,并以此团花为中心向外印有放射状菊瓣纹,图案虽繁而不乱,中规中矩中又见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葵口碗 翻沿,葵口,斜弧腹较浅,下部急收,圈足,内墙外斜。翻沿上六葵口对应腹上六条瓜棱状凹线,器形端庄。
3)笠式碗 撇口,斜直壁似笠形,矮圈足。此类碗造型简单,缺少变化,但在耀州窑中器物却十分少见。
耀州窑瓷胎釉特征
宋代耀州窑经过五代时期对南北各窑口的学习、总结,形成了耀州窑自己的独特风格。对耀州窑影响最大的是越窑,它那清脆幽雅的釉色和刻画装饰风格在当时深受欢迎,畅销北方市场,从而吸引了耀州窑的模仿。背诵耀州窑努力提高陶冶、制瓷技术,烧出的青瓷色泽莹润光亮,玻璃质感强,光泽度和透明度都很高。由于胎土中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釉色比越窑青瓷色调偏暗,不如越窑瓷轻灵飘逸。耀州窑青瓷釉色以橄榄色为主,兼有艾青、翠青、葱绿等色调。橄榄青中也呈偏黄、偏深绿等多种变化。这可能与窑炉中摆放的位置有关。窑瓷器表呈均匀分布的小气泡,呈现一定的玉质感。耀州窑瓷器表面有细小开片基本不影响器表装饰的完美感。金元耀州窑瓷器胎釉粗厚,胎面不上白衣。宋代耀州窑系仿烧瓷的胎釉各具特色。
1)北宋早期耀州窑生产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胎有两种,一为铁黑色的黒胎,一为淡灰色的白胎。胎质颗粒较五时代细,但胎质疏松与五代器相近,并有气孔。黑胎多施有化妆土其釉色呈现多级色差,有一些器物沿袭了五代耀州窑瓷器的淡天青、灰青、青绿等色釉。而大多数器物则呈现出青中泛灰或泛黄的色调。釉面有桔皮纹的器物较多。
2)北宋中期耀州窑生产的瓷器已不见有黑胎,均为颗粒细小均匀的浅灰胎。胎质致密,没有早期疏松和气孔的现象。其青瓷釉色的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