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
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能力目标
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情感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学习《观沧海》
1、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内容简介: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借助注释,解释词语:
①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②东临碣石。临:靠着
③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④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⑤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5、赏读课文,听准读音,体会感情。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
四言句X X/X X 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五言句X X/X X/X 或者(X X/X/X X )
七言句X X/X X/X X/X 或者(X X/X X/X/X X )
6、合作探究: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7、小结:
“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者简介及解题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王湾,洛阳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于此时写就。
2、朗读诗歌,注意把握五言诗的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合作探究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测试卷1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测试卷2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同步练习(2)(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同步练习(1)(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测试卷1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测试卷2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测试卷1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测试卷2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测试卷1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测试卷2 新人教版.doc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 寓言四则》word版教案(无答案).doc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8课《我的早年生活》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7课《 皇帝的新装》教案.doc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doc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doc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0课《木兰诗》教案设计.doc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doc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5课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