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麻 雀 目录 ? 麻雀属 ? 外形特征 ? 生活习性 ? 生长繁殖 ? 地理分布 ? 四害平反 ? 保护现状 ? 麻雀文化 麻雀通常指树麻雀这一鸟种,也泛指雀形目(Passeriforms)文鸟科(Motacidae)麻雀属的所有鸟类,全世界共有19种,中国产5种,广泛分布于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各地,但在大洋洲仅有家麻雀1种。 麻雀属 成鸟:上体近褐,下体皮黄灰色,颈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领环。与家麻雀及山麻雀的色点斑且喉部黑色较少。 幼鸟:似成鸟但色较黯淡,嘴基黄色。幼鸟喉部为灰色,随着鸟龄的增大此处颜色会越来越深直到呈黑色。幼鸟雌雄极不易辨认。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粉褐。 叫声:叫声为生硬的cheep cheep或金属音的 tzooit声, 飞行时也作tet tet tet的叫声。鸣声为重复的一连串叫声,间杂以tsveet声。 麻雀叫声链接: /birdsounds/uta-suzume.html 一般麻雀体长为14厘米左右,体型略小(14厘米)的矮圆而活跃的麻雀。顶冠及颈背褐色。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可通过肩羽来加以辨别,成年雄鸟此处为褐红,成鸟雌鸟则为橄榄褐色)。区别在脸颊具明显黑 外形特征 麻雀不进行迁徙,是常见的留鸟。 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 ,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出觅食,活动范围在2.5~3千米以内。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 结群 除繁殖、育雏阶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欢群居的鸟类。秋季时易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群,称为雀泛,而在冬季它们则多结成十几只或几十只一起活动的小群。这种小生灵非常聪明机警,有较强的记忆力,这和其它许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会对救助过它的人表现出一种亲近,而且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生活习性 勇敢 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当有入侵鸟类时它们会表现得非常团结,直至将入侵者赶走为止。麻雀在育雏时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勇敢,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在他的短篇小说《麻雀》中记载过一只亲鸟为保护不慎坠地的幼鸟以其弱小的身体面对一只大狗而不退缩的感人场面。如果你愿意对麻雀进行连续观测,你会发现它们是非常可爱的小生命,特别是它们的集体行为是研究鸟类行为学的重要素材。 生活习性 食性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 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掠食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 生长繁殖 麻雀繁殖力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它们的巢多用草茎、枯枝等搭建,巢址常选择在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有时甚至将巢住在空调室外机中、烟囱中、热水器排气管中,这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麻烦。在北方,3 ~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每窝产卵 4 ~ 6枚。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 在南方 ,几乎每月都可见麻雀繁殖雏鸟 。卵灰白色,满布褐色斑点。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雏鸟全身裸露,15天以后才能出飞自行寻食。 但是20世纪最后近20年来,在中国由于大规模地使用农药,这使得麻雀大面积地减少,有些地区甚至到了绝种的程度,如中国的四川省,由于农耕区普遍滥用有机磷等农药,使得麻雀几乎绝种。这一现象在中国农耕区,尤其是水稻产区具有一定普遍性。20世纪末,在中国大面积的水稻产区,麻雀已成为罕见之鸟。 四害平反 1958年,中国将它列为四害之一,政府动员全国城乡居民,在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内,掏窝、捕打以及敲锣、打鼓、放鞭炮,轰赶消灭麻雀,轰赶得它们既无处藏身,又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最后累得坠地而死。一年以后,各地陆续发现园林植物出现虫灾,有些还是毁灭性的。60年代初停止捕杀后,数量恢复很快。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