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制度变迁(制度经济学西南交大,严冰)讲述.ppt

第三讲制度变迁(制度经济学西南交大,严冰)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制度变迁(2) 什么是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制度变迁遵循怎样的基本机制? 制度变迁有哪些基本类型? 制度变迁为什么会产生路径依赖? e.价值偏好改变 在人一生中,人们的偏好处于持续变化中。人生观、价值观的剧烈变化的经历,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并不鲜见。 价值偏好改变的直接后果:偏好指向的资源需求增加,相对价格上升;偏好背弃资源需求没有增加,相对价格下降。 相对价格的变化提供了新的盈利机会,制度变迁通常是“捕捉”这些盈利机会的有效“工具”。 偏好的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喜新”,“向善”。偏好的多样性假定蕴涵了“喜新”倾向,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成本收益的重新认识提供了“向善”的可能。 知识流量的增长不仅导致人们对收益、风险认识、计算的能力提高,而且还会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即偏好)的改变。 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等政治诉求,勤勉、诚信、互利、包容等生活态度。 这些价值观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决定当代社会制度构架的普世价值取向。 f.意外事件 意外事件的冲击会导致某种资源的原有供求平衡被打破——资源相对价格发生剧烈变化,从而使原有制度下的成本收益格局发生变化。新制度适时推出意在平衡资源相对价格变化导致的收益变化。 例如,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尼克松政府出台了严厉的汽油价格管制措施。 又如,2001年的“9·11”事件,导致了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成立。 再如,2003年春,中国发生“非典”,导致了2003年5月12日,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必要说明 (1)导致资源相对价格发生变化的5个主要因素是相互影响,整体联动。 (2)只有原制度体系不能对资源相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时,制度变迁才可能发生。 如果原有制度体系能够对资源相对价格的变化做出反映(如,价格、产量调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等等),制度变迁不会发生。 3.3制度变迁机制分析 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是适应资源相对价格变化而作出的社会结构调整。 这种变迁通过制度由均衡到非均衡变化,再由非均衡到均衡的变化来完成。 制度变迁意味着新制度的产生或旧制度的消亡。 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制度无非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制度的“生产”由供求双方“交易行为”决定。 a.制度供给 供给方即是产生方,制度的供给同样由制度的生产方来完成。 “初级行动团体”无疑是制度变迁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制度的需求最迫切。所以“自给自足”的制度供给存在可能。 在现代国家制度中,作为“公共物品”的制度由“第三方”(如国家)来供给。 所以,制度供给有两种形式:(1)直接利益人“自给自足”的制度供给。(2)“第三方”的制度供给。 说明:自给自足制度供给,(1)以国家制度为基础,(2)约束范围仅限于组织、团体内部成员。第三方制度供给 “自给自足”和“第三方”制度供给模式的划分是相对的。(1)组织之内是自给自足,组织之外是“第三方”。 (2)“自给自足”不能不顾“第三方”的公正性;(3)“第三方”供给也要考虑“自给自足”的“帕累托效率”。 b.制度需求 目的:“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经济人的“最大化”偏好。 手段:任何收益都是“未来时”,只有借助制度“工具”规范人们未来行为,才能建立对未来收益的稳定预期。 最大化是目的,规避不确定性是手段。 借助制度的五个(即信息、激励、协调、教化、传承)经济功能,人们的“最大化”行为才有了“解”。 所以,制度需求实际上是人们在“稀缺性”条件下对最优“解” 的需求。 制度变迁带来的收益(或效用)大于制度变迁所招致的成本的时,这时的制度需求才是“有效需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见图3.1。 曲线D、S分别代 表制度的需求曲 线和供给曲线, C为制度供给成 本或价格,T为 时间。从图中制 度的供求关系可 以看出,制度将在时间T*和成本为C*的时机被生产出来。 C D C* S O T* T 图3.1 制度变迁的供求关系 c.结论 需求是制度变迁的前提。没有需求(政治市场)意味着制度供给的“价格”等于零,制度供给不可能出现。 需求增加,意味着人们为“购买”新制度愿意支付的“价格”上升。 需求价格高于生产成本,制度就会被初级行动团体或“第三方”生产出来。 制度变迁可能对局部非均衡的反应,也可能是对一般非均衡的反应。 3.4制度变迁类型 制度变迁可分为两种类型: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