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皇岛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姓名:丁俊 班级:城规一班 学号:n070102103 秦皇岛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一:序言: 1.实习地点:秦皇岛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纬39度22分-40度37分、东经118度33分—119度51分,地处燕山脚下,东与辽宁省接壤,西与京津唐相邻,南濒渤海,北临承德;环渤海地区的中心部位、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接地带,京哈铁路线上,是著名的海滨工业城市和天然良港。 相传公元215年秦始皇巡“碣石”。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曾驻跸于此,因此得名。 秦皇岛全市辖山海关、海港、北戴河3个区和昌黎、抚宁、卢龙、青龙4个县,总面积7721.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6公里,1997年全市总人口261.87万人。市区分为三城,秦皇岛居中,东北面有山海关,西南面有北戴河,各距15公里左右。 2.实习时间: 2008年5月11日~2008年5月17日 3.实习地点及路线: 时间 线路 内容 用车 5月12日 南京——秦皇岛 前往实习基地 接站 5月13日 张崖子—东部落 —潮水峪—沙锅店 单斜地貌与岩溶地貌、岩层观察等 送点 5月14日 北刁部落—蟠桃峪;鸡冠山—大平台; 上庄坨—小傍水崖—(吴庄) 不同类型地质构造;构造地貌、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地貌 流水地貌、河流水文,岩石类型及地质构造 送接 5月15日 北戴河海滨 海洋水文现象、海蚀、海积地貌 一天 5月16日 山海关—南京 海岸地貌等观察,返回学校 送站 5月17-27日 ? 整理资料,完成并上交实习报告 ? 4.地貌野外实习路线 ⑴从上庄坨村西至195高地路线——流水地貌 (2)从上庄坨到沙锅店村东,沿村东小路到东山坡 (3)鸡冠山 (4)秦皇岛至北戴河海滨公路,到鸽子窝,煤矿工人疗养院 5.水文实习路线: (1)上庄坨村西大石河 (2)北刁部落——潘桃峪水文路线 (3)北戴河海滨路线 6.实习目的:了解各种野外地质,地貌,水文,扩展书本知识, 主要为认识性实习,包括地貌野外实习 水文野外实习. 二:地貌野外实习 1.石门寨地区地貌类型: 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行政上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本区地处我国燕山山脉的东麓,渤海之滨,北、东、西三面为低山,地势陡峻,区内山峰(西部大平台)的最高海拔636.2米,一般海拔低于500米。属于中浅切割的低山丘陵区,该区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区内沟岭纵横,脊峰重叠,岭脊走向南北为主。发源于青龙境内的大石河从北向南蜿蜒流经该区,成为区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汤河从北向南流经该区的西南隅,为区内第二大河。两河分别在山海关和秦皇岛注入渤海。 新生代以来,本区发生频繁的间歇性升降运动,总趋势为上升运动,从构造上看,这是一个构造剥蚀山丘陵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内外营力的长期塑造,形成了本区形态各异,规模不同,成因类型复杂多样的地貌特点。 2.地质: 柳江盆地南端鸡冠山、北戴河海滨区直至山海关、老龙头一带基岩均由太古界(Ar)混合花岗岩组成,其中常见暗色矿物较富集的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条带状混合岩的残留体(在金山嘴、老虎石、小东山、莲峰山等处均可见到)。混合花岗岩中广泛发育伟晶岩脉,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为距今18.6~21.4亿年。 柳江盆地由古生界、中生界侏罗系地层构成。南部、东部为混合花岗岩,西部为中生代花岗岩,北部为中生代酸性喷发岩组成。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即柳江向斜。核部为侏罗系地层,翼部为古生界地层,并发育次一级小褶皱。两翼不对称,西翼陡(岩层倾角一般45°,甚至60°,有的地方发生倒转),东翼缓(倾角一般30°).柳江向斜南北两端均为东西向断裂所限,向斜西翼走向新层及倾向断层较发育,东翼则以斜交断层为多。节理在区内亦较普通。本区矿产较丰富,采矿业发达,以采煤、耐火粘土、石灰石为主,均为小型矿山。 3.地貌: (1)构造地貌:本区构造地貌类型较齐全,主要有: ① 夷平面:自西向东,石门寨地区可划分为三级夷平面。 第一级夷平面分布于西部地区的轿顶山及其以北的大平台一带,海拔600米左右,范围较小,形成于早(老)第三纪。 第二级夷平面分布于中部地区的青龙山、老君顶和大清山及其以西地区,海拔450米左右,形成于晚(新)第三纪。 第三级夷平面分布于区内广大地区,海拔300左右。 上述三级夷平面受流水的侵蚀切割,其原始的完整连续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年代越老破坏越甚。 ②褶皱地貌 本区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斜构造,中侏罗蓝旗祖的安山岩系和早侏罗世北票组煤系地层,不整合叠置在古生代向斜之上,并构成该区纵贯南北的主要山岭。这种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称为逆地貌,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向斜核部的安山岩系较两翼地层岩石坚硬,不易风化剥蚀而致。 ③断层地貌 本区断裂构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