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地理信息系统 晕渲图是通过模拟实际地面反映地形起伏特征的重要地图制图学方法,在各种小比例尺地形图、地理图,以及有关专题地图上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人工描绘晕渲图的方法费工、费时、成本较高。利用DEM数据作为信息源,以地面光照通量为依据,计算该栅格所输出的灰度值,由此产生的晕渲图具有相当逼真的立体效果。自动地貌晕渲图的计算步骤为:首先是根据DEM数据计算坡度和坡向,然后将坡向数据与光源方向比较,向光源的斜坡得到浅色调灰度值,反方向的斜坡得到深色调灰度值,介于中间坡向的斜坡得到中间灰度值。灰度值的大小则按坡度进一步确定。 根据DEM制作晕渲图 * * 表面积 采用Simpson法 近似计算: 三维几何参数计算 * * 体积 * * 1、坡度和坡向分析 坡度:水平面与地形表面之间夹角的正切值; 坡向:坡面法线在水平面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法线 交线 坡度 坡向 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 * * 坡度 i-1,j-1 i,j-1 i+1,j-1 i-1,j i-1,j+1 i,j i,j+1 i+1,j i+1,j+1 坡向 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 * * 2、 地表粗糙度 反映地表的起伏变化和侵蚀程度的指标,一般定义为地表单元的曲面面积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 x z y i,j i+1,j i,j+1 i+1,j+1 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 * * 3、高程变异分析 平均高程:格网4个顶点的高程平均值 相对高程:格网平均高程与研究区最低点高程之差 高程变异V:格网顶点高程的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 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 * * 4、谷脊特征分析 谷:地势相对最低点的集合 脊:地势相对最高点的集合 谷、脊线是汇水区提取的依据 (1)当(zi,j-1-zi,j)×(zi,j+1—zi,j)>0时 若zi,j+1>zi,j,则VR(i,j)=-1 若zi,j+1<zi,j,则VR(i,j)=1 (2)当(zi-1,j-zi,j)×(zi+1,j—zi,j)>0时 若zi+1,j>zi,j,则VR(i,j)=-1 若zi+1,j<zi,j,则VR(i,j)=1 在其他情况下,VR(i,j)=0 其中VR(i,j)= -1 表示谷点 1 表示脊点 0 表示其他点 i-1,j-1 i,j-1 i+1,j-1 i-1,j i-1,j+1 i,j i,j+1 i+1,j i+1,j+1 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 * * 地表地貌形态的自动分类 DTM 计算地有形态要素 H、△H、坡度、坡向等 拟定地形分类决策表 地形自动分类 * *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n m 8 7 6 5 4 3 2 1 i2, j2 i1, j1 i2, j2 dx dy * * 地形剖面图 * * 通视性分析 通视问题可以分为五类: 已知一个或一组观察点,找出某一地形的可见区域; 欲观察到某一区域的全部地形表面,计算最少观察点数量; 在观察点数量一定的前提下,计算能获得的最大观察区域; 以最小代价建造观察塔,要求全部区域可见; 在给定建造代价的前提下,求最大可见区。 通视分析一般有两种情况: 视点与待判定点之间的可视性(Intervisibility); 根据已知视点计算可视域(Viewshed),即视点能可视的地形表面区域集合。 * * 可视域分析问题 点对区域的通视分析可在点对点通视分析算法的基础上扩展。判定点P沿DTM数据边缘顺时针移动,逐点检查视点至P点的直线上的点是否通视。 点对点通视问题 * * 考虑视点高度及地物高度的两点通视问题 视点V 视线 判定点P hV hP * 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节 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 地理信息系统 DEM建立的一般步骤 从模型论角度讲,就是将源域(地形)表现在另一个域(目标域或DEM)中的一种结构,建模的目的是对复杂的客体进行简化和抽象,并把对客体(源域,DEM中为地形起伏)的研究转移到对模型的研究上来。 * 地理信息系统 DEM建立的一般步骤 * 地理信息系统 DEM的表示法 区域地表高程模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表达,如下图所示。 * 地理信息系统 DEM表示方法 数学方法 整体 局部 傅立叶级数 高次多项式 规则数学分块 不规则数学分块 图形法 点数据 线数据 规 则 不规则 典型特征 密度一致 密度不一致 三角网 邻近网 山峰、洼坑 隘口、边界 水平线 垂直线 典型线 山脊线 谷底线 海岸线 坡度变换线 DEM的表示方法 DEM的图形表示方法(1)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