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总需求函数 1、总需求、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The Aggregate Demand 总需求是某一指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社会中各个部门的总支出(C、I、G等)。 The 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1)定义:是指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 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2) 总需求曲线的方程 Y=AD(P) (3)总需求曲线的方程 The Aggregate Demand Curve (1)定义:描述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 均衡支出或者说国民收入的图形。 (2)Infer a AD Curve A、根据总需求曲线的方程画出总需求曲线 B、The Graphic Method几何方法:有根据 总支出曲线与IS—LM曲线推导两种方法 AE O O Y1 Y0 Y1 Y0 Y AE1 AE0 P P1 P0 总需求 总支出和总需求曲线 根据IS—LM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图中: r1r2r3 Y1Y2Y3 P1P2P3 总需求曲线可看成社会上全部个别需 求之总和。 LM1 LM2 LM3 AD r1 r2 r3 Y1 Y2 Y3 Y Y IS r P P1 P2 P3 (3)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化 的原因 首先考察价格总水平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 再次考察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 第三考察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与政府购买之间的关系。 2、AD曲线的斜率 AD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变动一定幅度会使均衡的支出水平或者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1)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弹性小价格变动对利率影响大,总需求曲线平缓; (2)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弹性大,AD平缓; (3)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弹性小,AD平缓; (4)乘数,乘数大,AD平缓。 3、A Shift of AD Curve AD曲线的移动 这是由P和Y之外的因素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1)The Spontaneous Outlay自发支出 (2)税收 (3)The Money-Supply 货币供给 续上页 对政府而言,政府支出增加, 是挤出效应为主还是挤进效应为主, 就看政府支出的项目。 用于竞争性投资,那以挤出效应为主; 投资于公共项目的投资,就以挤进效应为主。 近几年我国的扩大内需的 政府财政政策。 (2)税收TX 税收增加,使IS曲线左移,从而AD曲线左移。 税收减少,使IS曲线右移,从而AD曲线右移。 (3)The Money-Supply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右移,由于第二轮效应,AD曲线右移。 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左移,由于第二轮效应,AD曲线左移。 二、 The Aggregate Supply Function (一)总供给、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 (二)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三)古典的或长期的总供给曲线 (四)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五)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六)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一)总供给、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 1、 The Aggregate Supply 是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 品和劳务的总量 2、The Aggregate Supply Function 3、The Aggregate Supply Curve 表示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 合的曲线。 2、The Aggregate Supply Function 表示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由于经济社会的总供给是该社会的总产量,而生产量是由生产函数决定的,在短期内资本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总产量水平取决于劳动的总就业量。短期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F(N,K*),其中,Y代表总产量,N代表投入生产的劳动总就业量。 (二)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 0 P Y AS P0 (三)古典的或长期的总供给曲线 其几何形状为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0 P LAS Y (六)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1、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 2、技术变动 3、工资率的变化 4、生产能力的变动 三、 The Model of Aggregate Supply and Aggregate Demand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二)经济萧条与繁荣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第三版)第10章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pptx VIP
- [超分子化学与晶体工程基础]-晶体结构分析.pptx VIP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pptx VIP
- 中级宏观经济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学.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粤教粤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超分子化学与晶体工程基础]-超分子化学.pptx VIP
- 2013款上汽通用雪佛兰赛欧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E+H200涡街流量计说明书.pdf VIP
- 20_WD_2021001981_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pdf VIP
- 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第三版)第9章 数据库应用基础知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