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是什么含义? 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 第五、保护劳工权利 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一)次贷危机的形成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次”的意思是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之所以贷款给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但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 3. 宏观调控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5. 贫富差距加大,消费信贷迅速膨胀。 先来看一组数据:从1971年到2007年,美国企业平均工资从每小时17.6美元降到了10美元;同期,美国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差距,从40:1扩大到了357:1;同期,美国民众的消费信贷从1200亿美元扩张至2.5万亿美元;2007年美国的房地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规模达11.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3%。 6.金融监管体系存在重大的缺陷 。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当局长期奉行自由放任的监管理念,大量高风险机构和业务游离在审慎监管体系之外。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衍生产品场外交易市场等均处于监管真空区。 (四)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 1.资本本性。贪婪是资本的本性,是资本人格化的资产者的本性,追求高额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绝对规律。 2.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资产阶级财富在不断积累,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贫困在不断积累 。 3.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其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胀危机,内容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打击工会,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 80年代美国进行新自由主义的金融改革,对金融业进行非调控化(去管制化,解除监管):利率逐步自由化,直至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允许商业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提高存款保险额度,从4万美元提高到10万美元;取消对贷款利率的限制,允许自由浮动;取消货币管理机构对利率的控制:降低商业银行在美联储的准备金率。这些改革实质是逐步实行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的结果,大大加剧了金融经济领域的无政府状态,从而大大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 (五)此次危机的特点和实质 ?第一,隐蔽的生产过剩。这次危机不仅有实际物质产品的过剩问题,同时还有虚拟金融产品的过剩即金融衍生品泛滥的问题。金融产品的过剩又造成了新的虚假需求,这就使生产过剩危机更加严重。 第二,金融危机的先发性 。这次危机则是以金融领域为起点。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是危机的原因和基础。 “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 (六)国家干预主义取代经济自由主义能否消除危机 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不断提出要恢复和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增加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目的在于消除危机,确保危机不再发生。 其一,转嫁危机。在国内,把危机的损失转嫁给本国的民众。在国际上则把危机的损失转嫁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这次危机中,美国通过印钞发债,降低长期利率,来吞噬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 其二,改良主义。对危机的各种调节措施,在保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前提下的修修补补。在危机之初,大垄断资产阶级陷于困境,不得不作出让步,并接受政府的干预,随着经济开始复苏,凡是束缚资本手脚的改革措施,他们都一概加以抵制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物神经调节.ppt VIP
- 2.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课件)2025-2026学年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 中粮集团品牌VI手册.pdf
- 利润表模板一.doc VIP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pdf VIP
- 天津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儿科常用药物概要》习题答案.docx VIP
- 怎么群里所有人.doc VIP
- 宝山古木阳光顶棚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高清版)JGT 503-2016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pptx VIP
- TB0101-301-2018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质量控制工作指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