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DNA变性的特征 变性核酸将失去其部分或全部的生物活性。 变性改变了DNA的二级结构。核酸的变性并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所以它的一级结构(碱基顺序)保持不变。 DNA的变性过程是突变性的,它在很窄的温度区间内完成。 DNA解链温度 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即增色效应。 粘度降低,沉降系数增加。 解链曲线:在连续加热DNA的过程中以温度对A260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 Tm: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又称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其大小与G+C含量成正比。 影响Tm值的因素 ① DNA的均一性:均一DNA(如病毒)的Tm值范围较小; ② DNA中G-C对的含量 :分子中G和C的含量越高,越不易变性,Tm值越高。可通过经验公式计算: (G+C)%=(Tm-69.3) ×2.44 ③ 盐离子强度 : Tm值随溶液盐浓度增加而增大; 一般DNA的Tm值在70-85?C之间, Tm值较低,易变性,不易保存 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天然DNA分子在热变性条件下,双螺旋结构破坏,碱基暴露,在紫外光260nm波长处的吸收度明显增加,此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变性DNA分子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时其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二)DNA的复性 1.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其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随之恢复,这一过程称为复性; 2.对于热变性的DNA,在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可重新结合恢复双螺旋结构,称为退火。 3.DNA复性后,一系列性质将得到恢复,但是生物活性一般只能得到部分的恢复。 DNA的复性条件 1.将热变性的DNA骤然冷却至低温时,DNA不可能复性。即淬火。 2.将变性的DNA缓慢冷却时,可以复性。 退火温度=Tm-25℃ 3.分子量越大复性越难。浓度越大,复性越容易。此外,DNA的复性需要一定的盐浓度,也与它本身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高于Tm值5℃ 复性 也称退火 ① 样品的性质(G+C) ② DNA的浓度 ③ DNA片段的大小 ④ 温度 ⑤ 离子强度 影响复性的因素 (三)分子杂交 1.在变性的DNA溶液中加入外源DNA单链分子或RNA单链分子(与 原DNA具有同源性),去掉变性条件后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 程。 2.这样形成的新分子称为杂交DNA分子。 3.利用核酸杂交可检测特定的核苷酸片段或研究同源性等。 变性 复性 复性 Thanks! 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1)DNA分子由两条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简称DNA单链)组成。两条链沿着同一根假象的中心轴平行盘绕,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螺旋中的两条链方向相反,即其中一条链的方向为5′端→3′端,而另一条链的方向为3′端→5′端。 (2)由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双螺旋的骨架,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碱基平面与戊糖环平面互相垂直,碱基对平面彼此平行。 (3)螺旋横截面的直径约 为2nm,每条链相邻两个碱 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 nm,每10个核苷酸形成一 个螺旋,其螺矩(即螺旋旋 转一圈的高度)为3.4 nm。 (4)维持两条DNA链相互结合的力是链 间碱基对形成的氢键。碱基结合具有严 格的配对规律:A与T结合,G与C结合, 这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A和T之 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 键。 在DNA分子中,嘌呤碱基的总数与嘧 啶碱基的总数相等。 (5)螺旋表面形成大沟(major groove)及小沟(minor groove),彼 此相间排列。小沟较浅;大沟较深, 是蛋白质识别DNA碱基序列的基础。 (6)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碱 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稳定性。 2.0 nm 小沟 大沟 DNA的双螺旋结构稳定因素 ? 氢键 碱基堆积力 :分子中碱基的堆积可以使碱基之间缔合,形成了碱基堆积力。(主要作用力) ? 磷酸基上负电荷被胞内组蛋白或正离子中和 ? 碱基处于疏水环境中 3.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 1.超螺旋是指双螺旋进一步 扭曲或再螺旋的构象。 2.正超螺旋(变紧,过旋) 和负超螺旋(变松,欠旋)。 3.人类46条染色体的DNA 总长可达1.7m,经过螺旋 化压缩,实际总长只有 200nm。 螺旋和超螺旋电话线 螺旋 超螺旋 4.染色质与染色体 真核生物中DNA双螺旋沿着组蛋白八聚体核心的短轴绕1.75圈,形成左手超螺旋,称核小体。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串珠状结构进一步卷曲形成螺线管,后者再进一步卷曲形成超螺旋管,形成染色单体。 核小体(nucleosome): 由DNA和组蛋白构成。 DNA:以负超螺旋缠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3).docx VIP
- 2025年水平定向钻市场调查报告.docx
- IPC J-STD-003D CN 中文目前最新版TOC.pdf VIP
- 2024年杭州钱塘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招聘真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docx VIP
- 飞机主动杆结构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oc VIP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组”赛项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汇总).docx VIP
-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1 Changes in the way we live.ppt VIP
- CNAS-CL02-A006:2018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说明.pdf VIP
- xx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