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94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4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doc

194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分子束方法和質子磁矩 194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卡內奇技術學院的德國物理學家斯特恩(Otto Stern,1888(1969),以表彰他在發展分子束方法上所作的貢獻和發現了質子的磁矩。 斯特恩1888年2月17日出生於德國的索勞(Sorau)。1892年隨父母到布雷斯勞(Breslau)上中學。1906年開始學習物理化學,1912年在布雷斯勞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他到布拉格當愛因斯坦的助手,以後又隨愛因斯坦轉到蘇黎世,1913年成為物理化學私人講師。1914-1921年斯特恩一直在法蘭克福大學任理論物理學私人講師。中間有一段時間被徵入伍,從事軍事工作。 斯特恩最早的工作是做統計熱力學和量子理論的研究,曾經在這些方面發表過一系列重要論文。後來興趣轉到分子束方法,他以創造性的設計證明了分子束方法是研究分子、原子和原子核特性的有力方法。其中早期的一項工作就是實驗驗證氣體中馬克士威分子速度分布定律,取得了有關分子速度分布的初步實驗證據。他和蓋拉赫(W. Gerlach)合作,在1922年做成功的斯特恩-蓋拉赫實驗更是膾炙人口的著名實驗,通過這個實驗,他們用分子束方法一舉證明了空間量子化的真實性,並為進一步測定質子之類的次原子粒子的磁矩奠定了基礎。 斯特恩在三十年代初用氫和氦的原子和分子射線產生干涉,第一次顯示了原子和分子的波動性。 斯特恩的分子束方法淵源於杜諾頁(L. Dunoyer)的演示。1911年法國物理學家杜諾頁第一次設計並製成了分子束裝置。長約20釐米的真空管,內部分成三個室。源室內放有金屬鈉,加熱後形成鈉蒸氣,穿過第一個管口進入準直室,再穿過第二個管口進入觀察室,最後沉積在器壁上。只有沿直線穿過兩個管口能夠到達的面上才能有鈉原子沉積,可見原子束是直線前進的。上述裝置基本上體現了現代分子束實驗的三個要素,即:分子束源、準直孔道及偵測方法。1920年,斯特恩在法蘭克福大學工作期間,開始進行分子束實驗。在抽成真空的鐘罩中央張著一根銀絲,通電加熱,使銀原子蒸發並向各方向發射,但只有通過準直狹縫的一束才可能到達玻璃偵測板上沉積而形成一條窄線,如圖43-1。斯特恩令鐘罩裏面的全套裝置:包括銀絲、狹縫和玻璃板,沿垂直軸旋轉,轉速高達每分鐘2700轉。先是正轉,後是反轉。當時真空技術還處於幼年時代,要使整個真空系統都處於高速旋轉狀態,確非易事。可惜實驗結果比較粗略,只能從沉積圖形的微小位移,判斷原子運動的平均速率大約為580m/s。從沉積圖形展寬看出原子速度有一定分布。 空間量子化的概念是索末菲1916年為了描述氫原子在外磁場和外電場作用下的行為而轉載入量子理論的。他認為,原子中電子的軌道只能假設在空間取某些分量的方向。例如,在沿Z方向有外磁場的情況下,電子軌道的法線與磁場方向所夾的角只能取下列值 cos ( =+1, 0 , —1 即電子軌道的法線只能取三個方向:平行、反平行和垂直於磁場。 空間量子化可以滿意地描述斯塔克效應和正常塞曼效應,對於解釋X射線譜線和敘述氦譜問題也起過重要作用。然而一直沒有人能夠以實驗演示空間量子化的的存在。 斯特恩是一位物理學的實驗理論家,在設計實驗方面,特別是分子束實驗方面有獨特的才能。 他在研究零度能(絕對零度物體的能量)的過程中涉及到量子理論,並且在1913年和愛因斯坦合作,寫過一篇關於用量子理論解釋比熱的論文。1921年他剛剛完成用銀原子束檢驗馬克士威分子速度分布的實驗,發現分子束方法是一種認識自由粒子性質的有效方法,於是就建議用銀原子束通過非均勻磁場,從原子束的偏轉找尋空間量子化的證據。這個實驗的構思是如此之大膽,以致於有些理論物理學家出面勸說斯特恩放棄這一想法,他們認為這樣的實驗沒有意義,原因之一是空間量子化只不過是某種符號,可是,斯特恩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為值得一試。 然而,擺在斯特恩面前的是難以克服的實驗難題。正好這時實驗物理學家蓋拉赫來到了法蘭克福。蓋拉赫正打算用分子束方法檢驗鉍原子的磁性。兩人見面,斯特恩向蓋拉赫宣傳用非均勻磁場分析原子磁矩的可能性與驗證空間量子化的意義,極力勸說蓋拉赫和自己合作。終於取得了蓋拉赫的信任,由此開始了他們之間的多年合作。 實驗之前,斯特恩對實驗作了估算。首先是磁場,要有不均勻度約為10000高斯/釐米的磁場。蓋拉赫對此有豐富經驗,表示這樣的磁場不難獲得。其次是原子束,只允許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毫米的寬度。正好這時斯特恩注意到柏林有兩位物理學家剛剛做過分子束實驗,是用於測量分子的電偶極矩的,在其論文中論述到計算原子束偏轉的方法。論文的預印本被斯特恩看到了,在他的腦海裏立刻形成了系統的實驗方案。於是以“在磁場中實驗檢驗空間量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