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面临8大命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管理面临8大命题.doc

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8大命题 二十年之际,我们解读过去是为了预知“早已发生的未来”。 从“农运会”到“奥运会” 从改革开放到1992年,中国市场可以概括为“农运会”时代。改革开放伊始,刚刚洗脚上田的农民兄弟们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中国乡镇企业创下了中国工业半壁江山的辉煌。国有企业则在向过去苏联模式的告别中进行朦胧的探索。“农运会”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名词,如承包制、厂长经理负责制、满负荷工作法、船小好调头等。那时候中国企业在管理上的求知很难说顾及章法和体系,企业在埋头苦干中捡到现代企业管理只言片语的思想和方法,只管边学边用。 香港制造业转移珠三角,为我们带来了比较先进的制造管理。胡耀邦同志出访美国之后还忘不了给厂长经理们推荐德鲁克的《有效管理者》等著作。 1992年中国迎来了世界各国的商业巨头。这时世界一流高手陆续会聚中国,一场经济奥运会开始上演。 若论实力,中国企业与外国选手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不过我们利用主场之利,限制了国外选手参加某些比赛,并依据自己的特点设定了不少项目。这时,虽然世界饮料大王可口可乐在很短的时间内横扫中国市场,使中国原来著名的八大可乐销声匿迹。但娃哈哈的非常可乐却硬是靠在农村市场的“太极拳”分得半壁天下,可口可乐也奈何它不得。 八九十年代,看着铺天盖地的进口电器,让人实在想像不出中国电器产业的前途会在哪里。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中国的家电企业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稳稳占据奖牌榜前三。 这段时间,中国企业一手抓营销,把广告、CI、促销、渠道等新思想、新方法一一试遍,与跨国公司展开了贴身肉搏。另一手则是抓体制改革,以试图尽快从体制的束缚中摆脱。 2001年11月,随着世贸大会多哈会场的一声槌响,把中国企业送上了“客场奥运会”的起跑线。当国内市场已经无法再支持企业进一步扩张的时候,国际化成了惟一的选择。 于是悄悄的,就有了海尔在美国设厂、TCL在越南投资、宝钢兼并澳大利亚的铁矿、中石油购买哈萨克斯坦的油田。当然,中国的衣服鞋袜、打火机乃至大蒜都早已悄悄渗入了国际市场的各个角落。反倾销、兼并收购、自主品牌、学习型组织、韦尔奇等成为近来企业家们嘴边最热门的词语。 二十年之际,我们解读过去是为了预知“早已发生的未来”,解决本版提出的八大命题将为我们的企业和管理留出驰骋的空间。 第1大命题500强:中国企业不解之结 每年7月,是《财富》杂志公布当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的日子,也是中国企业老总们心跳加速的时刻。 1989年,中国银行成为第一个出现在世界500强排行榜的中国公司。但是在1989年的中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评选,企业家们也并不在意,每年数百亿美元的销售额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 1995年,《财富》杂志首次将所有产业领域的公司纳入评选范围,有3家中国企业在这一年进入世界500强名单。中国公司第一次将世界500强作为自己的目标也是1995年。张瑞敏第一次提出,海尔要在2006年进入世界500强排名,而当年海尔的销售额是世界500强入围标准的1/18。查阅随后几年的报刊,你会发现至少有近50家左右的公司提出了自己进入世界500强的时间表。 曾有人这样评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每年一度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像工商界的奥运会,吸引着来自东方的炽热目光。渐渐地,‘世界500强’变成了一种图腾,深深地植入中国企业家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也许,“集体无意识”的不光是企业,政府部门也乐此不疲地加入这场竞赛。使得世界500强甚至一度成为一项国家经济目标。1997年,原国家经贸委宣布,未来几年重点扶植宝钢、海尔、江南造船、华北制药、北大方正、长虹等6家公司,每年向每个公司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力争使它们在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6名“种子选手成为冲刺”世界“500强”的国家级先头部队。“中国是惟一把进入500强作为政府方针的国家”,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说过这样的话。 1999年香港财富论坛和2001年上海财富论坛上,中国企业的500强情结达到顶峰。 然而,亚洲金融风暴的到来使依赖政府组建的超大型企业纷纷落马,冷静、谨慎的和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们开始反思、批判这种简单狂热、以大为美的目标:企业应该追求以销售额衡量的“大”?还是效率、利润、竞争力代表的“强”?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500强是什么?不就是一本杂志的排名吗?”被很多人回忆起来了。专家们理性地站出来,告诉媒体和公众,这个排名其实是“500大”而不是“500强”,进入排名不代表企业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等等。逐渐,“500强”高烧开始降温。 冷静之余,出现在《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中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2004年中国内地企业上榜数量破天荒地达到14家,其中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工业

文档评论(0)

eorihgvj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