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实验六十落针法测粘滞系数-普通物理实验.doc

实验六十落针法测粘滞系数-普通物理实验.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六十落针法测粘滞系数-普通物理实验.doc

实验十二 液体粘度的测量 方法二——落针法 实验目的 粘度是表示液体粘滞特性的物理量。测定液体的粘滞性不仅对物理特性的研究有用,而且在医学、化工、机械等应用学科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理解粘滞系数的物理意义,掌握落针法测粘滞系数的方法,研究液体粘滞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实验仪器 本实验采用ZYNX—IV型变温粘滞系数实验仪(变温式落针粘度计),它由实验器、落针、霍尔传感器、测量—控温系统组成。 实验原理 1.粘度计算公式。 由于液体的粘滞性,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粘滞阻力。在本实验中,针在待测液体中垂直下落一段时间后,针所受重力与粘滞阻力以及针上下端面压力差达到平衡,即 Mg=f+⊿p (1) 此时针变为匀速运动,这时针的速度称为收尾速度。 根据公式(1),恒温条件下,求动力粘度η的公式为: (2) 式中,R1—容器内筒半径,R2—落针半径,—针下落收尾速度,g—重力常数, ρ—针的有效密度,ρL—液体密度,η—液体粘度,CW,Lr为壁和针长的修正系数。 ρL=ρ0/[1+β(t-t0)] (3) β=0.93×10-3/℃,ρ0=ρ21℃=963Kg/M3,t0=21℃ 2.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1)实验器:如图,机座上竖立一块铝合金支架,其上装有霍尔传感器。用透明玻璃管制成的内外两个圆筒容器,竖直固定在水平机座上。内筒盛放待测液体,内外筒之间通过控温系统灌水,用以对内筒水浴加热。外筒的一侧上端接水箱进水口,下端节水箱出水口。圆筒容器顶部装有投针装置(发射器),它包括喇叭形的导环和永久磁铁的拉杆。喇叭形导环为便于取针和对针沿容器中轴线下落时导向。用取针头把针由容器底部提起,针到达盖子顶部,被拉杆的磁铁吸住。拉起拉杆,针因重力作用而沿容器中轴线下落。 2)针:针是有机玻璃制成的中空细长圆柱体,内部两端装有永久磁铁,异名磁极相对。内部有配重的铅条,改变铅条的数量,可改变针的有效密度ρ。 3)霍尔传感器:它是灵敏度极高的开关型霍尔传感器,固定在实验仪支架上。输出信号通过屏蔽电缆、航空插头接到测量器上。每当磁铁经过霍尔传感器前端时,传感器即输出一个矩形脉冲。这种磁传感器的使用,为非透明液体的测量带来方便。 4)测量—控制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测量器用以计时和处理数据,硬件采用MCS—51系列微处理芯片,软件固化在EPROM中,霍尔传感器产生的脉冲,从航空插座输入,由计时器完成两脉冲之间的计时,并将结果计算和显示出来。由时间间隔t可以计算收尾速度。计算η的程序已固化在EPROM中,所以,利用单片机可将粘度η计算并显示出来。 控温系统由水箱、水泵、加热器及控温装置组成。微型水泵运转时,水流自实验器的底部流入,自顶部流出,形成水循环,对待测液体进行水浴加热,加热功率为300W,通过控温装置的调节,预置实验温度。待测液体的实际温度直接由数码管显示。 实验步骤 1.接入仪器电源,打开电源开关,仪器显示“PH2”(否则按复位键R)。 2.加热液体:打开温控开关,显示当前温度。将温控器调到要求温度,此时升温指示灯亮,对待测液体进行水浴加热,到达设定温度后,升温指示灯熄灭进行保温,由于热惯性,需待片刻方可达到平衡稳定。 3.用游标卡尺测量针的直径和长度L,计算针的体积V。称针的质量m,从而求出针的有效密度ρ=m/V。 4.由公式(3)计算预定温度下的液体密度。 5.用取针头将真针拉起,送给发射器。发射器吸住落针后,将取针头放到底盘上。 6.按仪器面板上的复位键,显示“PH2”。进入起始状态。 7.按“3”键,显示“-”,表示进入计时待命状态。 8.将投针装置的磁铁拉起,让针落下,稍待片刻(约16秒),显示时间(单位:毫秒),按A键将显示ρ、ρL参数(ρ、ρL值在显示时可按实际数修改),第三次按A键显示该温度下的液体粘度。 实验数据记录      ρ=     (kg/M3) t(℃)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ρL(kg/M3) η(pas) 作图η-t。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