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二烯烃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烯烃的系统命名法 1.选主链 选含双键个数最多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叫“X二烯” 二烯烃的命名 2.主链编号 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编号,双键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写在母体名前,数字间用逗号隔开。 二烯烃的命名 3.书写名称 最后将取代基的位置、数量、名称写在母体名前,就构成二烯烃的全名。 二烯烃的命名 4.顺反异构体命名 若需要,则按顺反法及Z/E法标出顺反结构,并写在全名前即可。 丙二烯结构 累积二烯烃的结构不稳定,很难单独存在,隔离二烯烃的性质与单烯相同,在本章中不作讨论,而共轭二烯烃(双烯)在结构和性质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是本章重点讨论之内容。 4.2.2 1,3-丁二烯的结构120页 1,3-丁二烯(简称丁二烯)是共轭双烯中结构最简单,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经现代物理学方法测得1,3-丁二烯物理数据如下。 数据比较 从数据上来看,C2-C3间的?键较烷烃中的C-C?键短,而C1-C2、C3-C4间的“C=C”比单烯中“C=C”长,同时C-H键也有类似变化。即在丁二烯中,单(长)键变短,双(短)键增长,其键长发生了平均化。 ?电子离域 丁二烯分子中,1,2,3碳处于同一平面中,而2,3,4碳也处于同一平面,所以整个分子在同一个平面中,4个C原子以sp2方式杂化,C2-C3间以sp2-sp2重叠形成?键,C-H间以sp2–s成?键。4个C原子均有一个未杂化的p轨道垂直分子所在平面并互相平行,因此,不仅C1-C2、C3-C4间的p轨道从侧面重叠,而且在C2-C3间的p轨道也从侧面重叠,这样的结果,4个p电子不是局限在C1-C2、C3-C4间运动,而是在整个分子中运动,形成一个“共轭?键”,这种现象称“?电子离域”,所形成的离域?键也叫“大?键 ”。 ?电子离域的影响 由于?电子离域,使得C1-C2、C3-C4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相对单烯),故“C=C”增长;而C2-C3间有部分p电子,使得C2-C3间的单键具有了部分双键的性质,键长变短,由于电子云密度的平均化,使体系的能量有所降低,使体系稳定。 由于?电子离域,使得其中一个?键受到其它分子的影响而发生极化时,也必然影响到另一个?键,并使其发生同样的极化,从而产生了“交替极性”。 丁二烯由于存在“交替极性”,使其性质与单烯的性质有着明显的不同。 共轭体系的涵义(共轭 平均分担之意,如牛之轭) 在分子结构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且共平面的原子时,这些原子中相互平行的轨道之间相互交盖连在一起,从而形成离域键(大键)体系称为共轭体系。 ??? 共轭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①共平面性:共轭体系中各个σ键都在同一平面内。②参加共轭的p轨道互相平行。如果共平面性受到破坏,使p轨道的相互平行就发生偏离,减少了它们之间的重叠,共轭效应就随之减弱,或者消失。 共轭效应分类 产生共轭效应的条件 1. 分子中参与共轭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只有如此,p轨道才有可能互相平行,发生共轭。 2. p轨道互相平行 如此才能互相重叠,发生共轭。 3. p电子数小于p轨道的2倍 若p电子数等于p轨道的2倍,则轨道全充满,就不能形成共价键,也就无法形成共轭。 4. 共轭体系与构造相似的非共轭体系相比,共轭体系的能量低,分子稳定,共轭体系越大,分子能量越低,越稳定。 共轭体系的特点 1. 共轭体系与构造相似的非共轭体系相比,共轭体系的能量低,分子稳定,共轭体系越大,分子能量越低,体系越稳定。 2. 共轭体系中,?电子或p电子离域导致整个体系中电子密度平均分配,总的结果是电子向共轭体系中电子密度较低的部分转移。 3. 体系中电子云密度的平均化,导致键长也发生平均化,长键变短,短键变长。 4. 共轭体系与吸电子基或供电子基相连时,共轭体系会出现“ 交替极性 ”。 电子效应总结1 在烯烃中我们学习了诱导效应,二烯烃中又学习了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这三种效应统称为电子效应,其中共轭效应比其他两种电子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诱导效应(+I,-I):分子内各原子电负性不同,而使?键电子沿碳链偏移的效果(导致共价键的极性变化,随碳链增长而减弱)。 电子效应总结2 共轭效应(+C,-C):共轭体系中,由?电子离域而引起的?电子分布不均衡性——交替极性,并可通过?键传递,不受碳链长短的影响。如: 电子效应总结3 超共轭效应:由?键电子离域而引起的电子位移效应,作用比共轭效应弱,并与C-H?键数目有关, C-H?键越多,引起的超共轭效应就越大。 反应条件的影响 此二反应是竞争反应,生成较多1,2-加成产物,则1,4-加成产物就少,反之亦然。那么,共轭双烯的加成到底以哪一种产物为主呢? 经研究发现, 1,2-加成、1,4-加成产物的比例与反应条件有关。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所用溶剂极性大小等。 反应条件的影响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