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质量通病防治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附图159页格式)解析.ppt

铁路隧道质量通病防治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附图159页格式)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施工技术中的若干问题 我国隧道施工建设在最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举世公认的成就,如18km的秦岭铁路隧道的建成、正在修建的18km的终南山公路隧道以及长20km的乌鞘岭铁路隧道等,还有长达80km的大伙房水工隧洞工程等。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准备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隧道施工的技术特性和 基本理念 认识隧道施工的技术特性和施工的基本理念,是促进隧道施工技术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建立良好施工管理的前提。作为施工管理人员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隧道施工的技术特性 ·隐蔽性大; ·作业的循环性强; ·作业空间有限; ·作业的综合性; ·施工是动态的,施工过程的力学动态是变化的,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也是变化的; ·作业环境恶劣; ·作业的风险性大。 隧道施工的基本理念 根据作者的体会,隧道施工的要点,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4句话:“爱护围岩”、“内实外美”、“重视环境”、和“动态施工”。这也就是隧道施工的四大理念。 爱护围岩 “爱护围岩”有2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不损伤或少损伤遗留围岩的固有支护能力,这可以通过采用机械开挖技术和控制爆破技术予以解决。一层含义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增强围岩的自支护能力,如采用支护技术、加固或予加固技术以及各种辅助施工技术等。这些技术形成了隧道施工的核心技术。 内实外美 “内实外美”,关键是内实。而内实的关键就是要作到“四密实(贴)”,即: 混凝土密实; 喷混凝土密实; 喷混凝土与围岩密实(贴); 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密实(贴)。 重视环境 “重视环境”,也有2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内部环境,即施工作业环境,一层是对外部环境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重视环境是时代的要求,许多环境技术都是因时代的变迁而得到发展,许多基准都是因环境的要求而制定。 动态施工 打开来看,根据暴露出来的围岩状态,采取对策是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动态施工”是指: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其力学动态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施工过程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施工方法和技术都是为了适应这种“动态”变化的。因此,隧道施工的各种决策都要在施工阶段的地质技术、施工阶段的量测技术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管理。这也就是动态施工的基本含义。 现状与问题 我国近3000km的铁路隧道和近700km的公路隧道,基本上是采用矿山法修筑的,目前出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阶段地质判释的技术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判释方法和手段; 2·隧道施工方法,特别是软弱破碎围岩的施工方法的工厂化程度有待提高; 3·在施工中没有牢固树立“保护围岩、爱护围岩”的观点和理念;不能有效地控制对遗留围岩的损伤和松弛; 4·“重外美、轻内实”,结构存在隐患;如:衬砌背后充填不密实,甚至留有空洞;衬砌厚度不足,有的严重不足;衬砌初期开裂普遍存在;基底处理不彻底,运营不久出现翻浆冒泥现象等; 现状与问题 5·地下水处理始终是薄弱环节,防水质量欠佳,渗水、漏水现象时有发生; 6·环境意识薄弱,洞内施工作业环境欠佳,减少对周边环境和结构物影响的措施不力; 7·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的检测体制不完善,更为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8·应变能力不强,一旦出现施工灾害,有时束手无策; 9·没有真正地实现动态施工和施工管理。 实质上,这几点也就是衡量我们隧道施工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上的差距,也就在此。 一·提高施工地质的判释技术的水平 由于隧道的特性,在最近几年,各国都非常重视施工阶段的地质工作。因为大家认识到:只有开挖暴露出来的地质状态,才能使我们比较客观的、可靠的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才能使我们采取最符合地质状态的施工和支护措施。但如何根据暴露出来的地质状态,来评价围岩的动态,又成为施工中的关键。 在施工中,因围岩级别的变动而变更设计(支护结构参数、施工方法等)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有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变更设计达原设计的20%~50%,不仅延误了工期,也提高了施工成本,同时给工程质量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施工前的地质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围岩级别判定的方法,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施工中的地质工作缺乏足够地认识,也缺乏有效的判释方法和手段。 施工阶段围岩级别的评定方法,目前主要2类,一类是根据开挖暴露出来的掌子面观察的方法,一类是根据量测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进行围岩评价,主要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