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油气的成因ppt.ppt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油气的成因ppt.ppt

在这个阶段生成的生物气,或称生物化学气,甲烷含量在95%以上,属干气;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值异常低,介于-55~-85‰。 它们可以富集成特大型气藏,埋藏深度浅,易于勘探和开发,是经济效益高的研究对象。 该阶段的镜质体反射率 Ro<0.5%;干酪根颜色为黄~浅褐~褐色。 (一)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二)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1.深度:1500 ~ 4000m 2.温度:60℃~180℃ 3.演化阶段: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 4.作用因素:热力+催化剂的作用 5.演化过程及其产物 有机质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 ——主要生油时期:“生油窗” 随深度和温度的加大,在热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干酪根演化达到了成熟,大量化学键开始断裂,形成大量烃类分子。 沉积有机质演化达到了成熟,开始大量生成液态石油时的埋藏深度和地温被称为门限深度和门限温度。 (二)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1.深度:4000~6000米; 2.温度:180℃ ~250℃ 3.演化阶段:有机质高成熟时期 4.作用因素:石油热裂解、热焦化 6.烃类组成的特征 液态烃急剧减少,C25以上高分子正烷烃含量渐趋于零,只有少量低碳原子数的环烷烃和芳香烃可稳定存在;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产物是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 (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1.深度>6000-7000m;温度>250℃ 2. 演化阶段:Ro2 3.作用因素:热变质 4.作用特点及主要产物: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生烃潜力逐渐枯竭。最终干酪根将形成碳沥青或石墨。 (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 油气有机成因模式 对不同的沉积盆地,由于其沉降历史、地温历史及原始有机质类型的不同,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不一定全都经历这四个阶段。 在地质发展史较复杂的沉积盆地,生油岩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 第五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天然气具有广泛性、多源性和多阶性。 一、天然气的成因类型 无机成因气: 有机成因气: 按有机质类型——腐殖型气、腐泥型气 按热演化阶段——生物气、热解气、裂解气 腐泥型有机质的热解气和裂解气称为油型气; 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的热解气和裂解气称为煤型气 腐泥型生物气 腐殖型生物气 二、生物化学气 ★——在低温(75℃)、还原条件下,由微生物(厌氧细菌)对沉积物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形成的富含甲烷气体。以干气为主。 依有机质类型分 ——又称生物化学气、生物成因气、细菌气、沼气 ★指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有机质演化进入成熟阶段后形成的天然气,以重烃气为主。 三、油型气 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裂解干气 根据热演化阶段可分为 油型气分布广,含油气盆地中只要发现了油藏,都有可能找到数量不等的油型气。它们多分布在盆地的中深部,深约1500~3500m。 ★与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有关的天然气,称为煤型气或煤成气。 四、煤型气 煤型气、煤成气和煤层气的差异: 煤成气原指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也可理解为煤型气的同义语。 煤层气是指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成气。 五、无机成因气 指来源于非有机物质的气体,主要是由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无机盐类分解等产生的气体。 它包括地球深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无机矿物分解作用、放射作用以及宇宙空间所产生的气体。 非烃气主要来自无机作用。也有很多迹象表明,甲烷也有无机成因来源。 无机成因气的分布与深大断裂有关。 广义上,泛指所有具有潜在生烃能力的岩石。 曾经产生并排出足以形成油气聚集之烃类的细粒沉积——生油(气)岩、油气源岩、烃源岩 一、烃源岩概念 已经生成并排出足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烃类的岩石(有效烃源岩) 由烃源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烃源岩层,又叫生油层。 第六节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烃源岩系:在相同的地质背景和一定的地史阶段内,所形成的具有相近岩性岩相特征的若干烃源岩与非烃源岩的组合。 含油岩系:包含有储集岩并含有油气的烃源岩系。 二、烃源岩地质特征 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和微体生物化石,常见分散状原生黄铁矿或菱镁矿,偶尔可见原生油苗。 粘土岩类——泥岩、页岩、油页岩、粉砂质泥岩 ; 碳酸盐岩类——生物灰岩、泥灰岩、礁灰岩、隐晶灰岩 暗色泥岩和页岩,富含有机质及低价铁化合物,形成于低能乏氧的稳定水体。 我国主要陆相盆地如松辽、渤海湾、准噶尔、柴达木等含油气盆地,主要烃源岩层多为灰黑、深灰、灰及灰绿色泥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