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证型要素流行病学调查和中西医结合干预疗效研究.pdfVIP

高血压病证型要素流行病学调查和中西医结合干预疗效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血压病证型要素流行病学调查 及中西医结合干预的疗效研究 中 文 摘 要 目的:调查高血压病的证型及证型要素,并对风阳上扰型高血压病 中西医结合干预的疗效进行研究,为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2008-2013 年的 1784例 1-2 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病证进行研 究,对中医辨证为“风阳上扰型”的病例,按治疗期间用药情况分为中 西药组 50 例、中药组 65 例和西药组 65 例。对各组血压,临床症状、症 候积分、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 1784例中,中医病名为眩晕病的有 1470例,约占 82.40%; 中医证型主要有 7 个,其中风阳上扰型有 564 例,约占 31.61%,其次为 痰湿壅盛型 473 例,约占 26.51%。证型要素总共 10 种,比例占 10%以上 的有内风、阴虚、阳亢、内湿、痰浊、气虚、内火、血虚。(2)在收集 的 1784 例病例中使用有钙离子拮抗剂(CCB)类降压药的共 1504 例,约 占总数84.30%;治疗方案以两种降压药联合运用居多,共 752 例,约占 42.15%。(3)180 例风阳上扰型病例中症候总共有 25 个,按其比例≥10% 的有 14 个,其中眩晕、失眠、乏力三个症候≥50%。 (4)治疗后三组患 者的证候改善差异显著,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P 0.05),而中药组又 优于西药组 (P 0.05);三组降收缩压均有作用,但降压效果无明显差 别(P 0.05);组间平均舒张压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 0.01),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 0.01),中西药组与西 药组有差别(P 0.05);降压疗效方面,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 90%;中药 组总有效率为 60.0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 76.92% (P 0.01)。 结论:(1)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呈现多样性,但以“眩晕病”为主; (2)中医证型可归纳为风阳上扰型、痰湿壅盛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亏 虚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等 7 个证型,其中以风阳 上扰型居多,其次为痰湿壅盛型; (3)主要证型要素为内风、阴虚、阳 亢、内湿、痰浊、气虚、内火、血虚;(4)降压药以 CCB 类居多,方案 以两种降压药联合运用占多数;(5)风阳上扰型高血压以眩晕、失眠、 乏力这三个症状为主要症状,构成证候要素; (6)天麻钩藤饮与西药合 用对舒张压的控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改善风阳上扰型高血压病的临 床症状。 关键词: 高血压,风阳上扰,证型要素,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of syndrome type element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Hypertens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syndrome typ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on hypertension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hypertension with win-yang upward disturbing syndrome so that provide evidences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Methods: U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method to research 1784 cardiovascul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