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法律中的作用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学在法律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法律活动的应用 犯罪行为原因的心理学分析 社会心理学在司法进程中的应用 犯罪心理的生理记录技术 法律心理学(Legal Psychology)是研究社会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行为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所谓“社会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行为”指违法犯罪行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行为、立法行为和司法行为。 法律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 从理论方面看,它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 从实践方面而言,它不仅有助于国家法律制度的建设、改革的完善,而且在现行法律执行过程中有助于司法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对罪犯改造的工作中有助于提高罪犯的效益。 犯罪心理学出现的标志——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埃宾(K.Ebing)发表了《犯罪心理学纲要》和1889年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H.Gross)发表了《犯罪心理学》。 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1918年出版了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其中第9卷为法律篇,论述了法律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这也构成了法律心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社会学习论的阐释 A.Bandura 社会学习理论有两种主要的犯罪观点,一种认为犯罪是社会化的失败;另一种观点认为,反社会行为本身是一种习得的现象。 社会学取向的心理学阐释 以社会学方法研究犯罪的在19世纪30年代主要有比利时社会统计学家科勒特(W.Kotler)和法国的盖里(C.Galg)。当时,正是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创立社会学的时期,社会学已经在欧洲兴起,社会学影响了许多学者对其他学科的研究。 社会学者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现象与人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经济、地域、季节和气候等联系中,发现犯罪的种类和频率;从犯罪者的年龄、性别、贫富、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社会失范论 T.Parsons; R.K.Merton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的行动要受到社会的调节,而这种规范体系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和文化信仰。因此,一旦人们把这种规范内化了就会变成为人格系统,影响人们的需要结构,使行动者服从社会规范并产生最低限度的社责任感。但是,如果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矢范失调,就会诱发各种犯罪行为。 社会控制论 T.Hirschi; W.C.Rechless 社会控制理论认为,越轨的发生是越轨行为的冲动与阻止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之间不平衡的结果。它假定人们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但如果有机会,人人都会发生越轨行为。 这种理论主要不是直接解释人们为什么违法犯罪,而是解释大多数社会成员为什么不违法犯罪,从而间接地说明了社会犯罪的原因。 标签理论 F.Tannenbaum 标签理论,又为“烙印论”,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犯罪学流派中研究犯罪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犯罪是有权势者给予作为的一种标签 公开贴上“犯罪人”或者“少年犯罪人”的标签,会导致一种犯罪的自我意象 亚文化理论 亚文化,是指在某个社会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奉行这种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社会群体被称之为亚文化群体。 在这些特殊群体的形成过程中,往往也同时形成了各自特殊的群体文化。其中有些亚文化逐渐接受了一些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从而逐步演变成一种犯罪亚文化。 精神分析论的阐释 S. Freud 将精神分析理论作为解释犯罪出发点的分析家们,认为促使个体犯罪的主观内在的东西是本我。 自我和超我控制不住本我的那种原始的、攻击性的、反社会本能。 基于弗洛伊德对于人格发展阶段的解释,埃其浩(A.Alchhon)、雷德尔(H.Redle)、弗里德兰德(K.Friedlander)等人认为,犯罪是一种退化,它使儿童时期原始的、暴力的、非道德的冲动得以复活,是幼稚性本我冲动与超我之间不平衡的表现。 侵犯-挫折论的阐释 社会心理学家多拉德(J.Dollard)在研究侵犯行为时,提出挫折-侵犯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侵犯行为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 变态心理与犯罪 心理病理学功能(psychopathological functioning)包括情绪、行为,或思维过程的扰乱,它们会引起个体的痛苦或阻碍个体达到重要的目标。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是与理解个体意识、情绪或行为的病理性性质直接相关的心理学研究。 Abnormal Psychology研究的是人格的发展与适应、偏差行为的成因、症状的特征与分类,以及偏差行为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内容。 七项异常的标准是(DSM-IV-TR,2000) 困扰或失能(个人经历到困扰或不良功能,造成身心恶化的危机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