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114114综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族饵料生物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 刘青 绪 论 一、水族饵料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二、水族饵料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三、我国水族饵料生物学的研究及发展 一、水族饵料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水族广义上讲即水中一族,我们这里的水族是以观赏鱼为主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生生物总和,包括具有观赏性的鱼类、贝类、棘皮类、甲壳类及大型水草等。 水族饵料生物即为供上述水族动物食用的饵料生物,如各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大型植物及某些小型陆生动物。 水族饵料生物学就是研究这些饵料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态及其培养工艺(方法)的一门学科。 日本已有近似的“水产饵料生物学”,内容涉及水产饵料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营养价值及培养与利用,其中分类仅列出名目,培养也局限于室内工厂化,近年来李咏函等编著的“水产饵料生物学”虽对上述内容作了补充,但重点在于水产饵料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分类,而且所包含的生物饵料培养仅限于水生物种,并未涉及陆生种类。 水族饵料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水族渔业生产和科研服务,在理解各类水族饵料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基础上,着重了解水族饵料生物的个体生态特点,掌握其培养(增殖)方法及在水族方面的应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水族饵料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水族饵料生物学是伴随20世纪中叶世界水族观赏产业向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基于水生生物学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类在与海洋、湖川、池沼各类水域的接触和利用中逐渐发现和记录了水生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和生活史,首先被注意的是鱼类和其他大型生物。自Leewenhoek于1674年研制和改善显微镜后,首先发现轮虫和一些单细胞生物。Forbes在1815年用底拖网采集并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Muller于1845年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并进行浮游生物研究。德国学者Hensen 于1867年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首先创用了“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瑞士学者Forel于1869年研究了日内瓦湖的底栖动物。随后还有很多科学家对水族饵料生物形态及分类等基础研究做过较多贡献。 20世纪以后,水族饵料生物的研究转向生理、生态等方面,并随后逐渐转向增养殖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三、我国水族饵料生物学的研究及发展 (一)分类工作成果显著 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很多分类专著先后出版,为我国水族饵料生物学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中国淡水轮虫志》;《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中国淡水藻类》;《海洋浮游生物学》;《中国淡水藻志-鞘藻目》; 《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 《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 《资源昆虫及其利用》; 《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 《中国昆虫资源利用和产业化》;《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 《原生动物学》;《蚯蚓养殖技术》等。 (三)水族生物饵料培养、利用取得成效 1.建立藻种库 在单胞藻培养方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等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藻种库,可随时为生产、科研单位进行藻类培养提供种源;全国各地兴建的经济藻类培养基地,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水族动物的增养殖生产。 2.轮虫土池培养 轮虫培养方面李永函等利用广泛蕴藏于水体沉积物中的休眠卵,在土池中大量增殖轮虫获得成功。 3.蒙古裸腹溞的驯化为很多海水观赏动物大规模增殖奠定饵料基础。 4.卤虫去壳卵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为水族观赏动物的家庭式培养开拓了新的渠道。 5.黄粉虫及蝇蛆等陆地小型动物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更是为水族观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6.最近兴起于台湾的微虫,已成功地进行了规模化培养。 水族饵料生 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水族观赏动物的增养殖生产实践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开展水族饵料生物学的研究,对我国水族观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篇 水族饵料浮游植物 光合细菌简介 一、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是植物、藻类等生产者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水或是硫化氢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类型: 有产氧光合作用和不产氧光合作用2种。 1.产氧光合作用: 存在于高等植物和藻类中,有2个光反应系统,光反应系统Ⅰ和光反应系统Ⅱ。光合色素是叶绿素,供氢体是水分子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