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_智力与创造力20120506分析报告.ppt

发展心理学_智力与创造力20120506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尔特斯及其同事提出的双重过程模型(dual-process model)(参见图5-2)是新机能主义者对智力发展的基本假设。在双重过程模型中,智力被认为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即认知机械成分(cognitive mechanics)和认知实用成分(cognitive pragmatics),这两种成分在人的一生中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变化轨迹。认知机械成分可看成流体智力概念的引申,反映的是神经生理结构的认知操作水平,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负责基本的信息加工活动,如信息输入、视听觉与动作记忆、工作记忆,以及对知觉信息的比较、分析与归类。由于该智力成分与个体的神经生理状况紧密关联,而人的神经生理功能从出生到青年时期不断增强,随后便渐次减弱,因此,认知机械成分的毕生发展轨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成人早期为从升至降的转折点。认知实用成分可看成晶体智力概念的引申,反映的是文化的作用,相当于计算机的“软件”,为个体在后天环境中积累的知识、信息或经验。由于受文化知识水平所决定,认知实用成分的毕生发展将随着知识经验的愈益丰富而不断增长。 从机能主义的角度,巴尔特斯进一步指出,个体智力的毕生发展担负着三重功能:(1)成长(growth),即逐渐增强适应的能力;(2)保持与恢复(maintenance resilience),即维持已有的适应能力与恢复曾失去过的适应能力;(3)对丧失的调适(regulation of loss),即在某些适应能力丧失时作出相应的调整。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成长功能越来越弱,而保持与恢复及对丧失的调适功能则越来越强。在巴尔特斯看来,成人发展的总态势就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愈益变得不完整(incomplete)。完整的程度取决于机能上的所得(gains)与所失(losses)之间的比例,不完整即表现为所失大于所得。人的发展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文化浸染不断变化的过程。成人发展的不完整恰恰体现在:年龄的增长导致生理机能衰减,进而导致对文化的需求增强;可是由于可塑性的减弱,文化对个体的影响效能(efficacy)却在下降。总之,个体维持或增进自身机能的资源总是越来越少。为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个体不得不采取选择(selection)、优化(optimization)和补偿(compensation)三种适应手段。为此,巴尔特斯提出了著名的SOC发展观(Baltes,1997)。 * * * * * * 通过研究具有血缘关系的同一家族中某种心理特征或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来了解这种心理特征或疾病是否具有一定遗传基础的研究设计。 高尔顿参照英国1865年出版的《时代名人辞典》,对英国名人家族进行了研究,力图证明智能遗传的存在。例如,他考察了1660-1860年间286名英国法官及他们的亲属情况,经过统计,他发现,平均每100个英国法官的亲属中出现了38.3个名人,其中包括8.4个名人父亲、7.6个名人兄弟和11.7个名人儿子等。他在调查了英国1768-1868年100年间的首相、将军、文学家和科学家共977位名人的家谱和亲属后发现,977位名人亲属中产生了332名杰出人士,其中有89个父亲、129个儿子、114个兄弟。他的统计结果验证了遗传与天才之间的密切关系。根据高尔顿的推算,在一般老百姓中,4000人才产生一名杰出人士。高尔顿因此断言“普通能力”也是遗传的。 高尔顿还发现,在名人的后代中,随着亲属血缘关系的疏远,杰出后代的比例也随之明显下降。 * * * 之所以出现弗林效应,肯定是环境的作用。比如教育水平逐年提高,知识更加丰富,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 一个人的基因型对任意特定的属性设定了可能结果的范围,而在这个范围内,环境极大地影响着他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 * * 08年底,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中译本译名叫做《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这本书探讨的主题是:成功的要素。书中提到的所谓“异类”(outliers),指的就是那些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我们不应该仅仅把他们的成功归结于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我们还应该去研究他们的周围环境、外在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 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电脑行业的老大,得益于他少年时代拥有得天独厚的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在那个时代,计算机体积庞大,数量稀少,只有很少人能有机会接触,但盖茨因为家庭和学校提供的便利,成为了当时少有的几个幸运儿(全世界绝对不超过50人),在建立微软之前,他编程的时间超过了一万小时。 该书这一章的标题就叫《一万小时法则》,作者引用了一位神经学家的话:“一万小时的练习或训练,是成为专家最起码的要求,不管是作曲家、篮球选手、科幻小说作家、溜冰选手,职业钢琴师、棋手,甚至是最厉害的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