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的起源.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的起源

中医的起源 中医的起源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 中医的起源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 中医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中医的起源 在古代,原始人医治自己疾病的经验最初来自生活的实践,例如,原始人在捕猎时身体中扎进了带尖的荆棘,于是拔出木刺,他们最初会本能地模仿许多动物那样用舌头舔伤口,以后可能会把唾液吐在伤口上,然后用手将唾液涂抹均匀,以便使伤口迅速痊愈。如果伤口出血较多,他们会胡乱地抓些叶子,挤出汁或将其揉碎涂抹在伤口上,偶尔他们发现某种植物果然止住了血,于是便记住了这种植物具有止血的功能。 中医的起源 古人通过自己的经验逐渐认识了越来越多的草药,例如,调味的植物可激起食欲,香味扑鼻的植物可减轻身体的某种不适,麻醉的植物可减轻疼痛等等。然而中医最初的形成必有一位高智能的伟人或圣人来成就此大业,中医药的创立应该首推神农。《纲鉴易知录》述:“民有疾病,未知药食,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数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中医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看来不仅仅是传说,因为已经有了文字的记录,我们现在无法考证神农是否确有其人,然而神农尝百草毕竟意味着中医的真正开始。神农作为古代中医的先驱首先不是像西医那样应用仪器,而是充分应用我们自身活体的感觉器官来认识自然界的草药,用眼观察自然物的外形和色泽,用舌品尝自然物的味道,用鼻嗅自然物的气味,甚至将自然物吞进肚中,体验自然物对人体的反应。当然神农不仅仅是亲尝,也会不断将这些自然物用于其他人体,因为作为炎帝,必有无数身患各种疾病的臣民向他求救,这无疑为他提供了大量的临床机会。 中医的起源 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中医的起源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中医的起源 我们的古人不仅用自身的五官认识药物,同样用自身的五官认识健康的活体,以及身患疾病的活体,这就是中医的基本诊断术——望闻问切。望闻问切四诊源于中医首部经典医著《黄帝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又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 中医的起源 ??因为脉象与尺肤有必然的联系,故诊病时亦可互相配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 ????可见古代中国的医圣们认识人体、疾病如同认识药物一样,没有借助任何仪器,而是依靠自身的五官,直接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认识人体、疾病,因为是直接体察病人的活体,所以他们能“别阴阳,审清浊”,“知病所主,知病所生”。而这些最原始的方法也成为流传至今的中医大夫最基本的诊疗方法,有别于现代的西医大夫。 中医的起源 中医的起源和形成大约在先秦战国时代,中医首部医书《黄帝内经》和首部药书《神农本草经》最初的创作年代应该始于战国,但并非一时一人之作,是集那个时代许多医学家之大成,最后成书于西汉,历经数百年。 中医的起源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太医”,这说明一个真正有造诣的医生,必须学习和精通《周易》,盖因为“医易同源”,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 中医的起源 《周易》成书于西周时期,而《内经》则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二者前后相续。《内经》作者(不详)运用《周易》的阴阳解释生命现象、人体生理、病理以指导诊断、医疗、临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