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源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养生学源流

中医养生学源流 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西汉时期,养生学逐渐 形成,这是一个由养形结合养神,由实践提高到理论的过程。 一、养生术的起源 1、生活实践 上古时期,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养生措施。 《韩非子?五蠹》 “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 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 以化腥臊” 《吕氏春秋?古乐篇》 “昔陶唐之始,阴多涝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于滞者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古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之传说。 恩格斯说过:“火的发明,有解 放人类的意义”。 ①烧山打猎,驱赶野兽; ②照明、取暖、御寒; ③熟食。 火的应用加速了人类的进化。 居住:---有所谓“有巢氏时代”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 广东韶关马坝狮子山洞穴→ 湖北长阳赵家堰洞穴 居住环境对人的养生有重要意义 从民俗来看,居住条件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方的窑洞,南方的吊脚楼等都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而选择的居住方式。 风水学里面的阳宅就是人类选择居住 环境的一个理论体系,有其合理的一面。 客家围屋: 2、宗教情结 上古时期,由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缺乏,以及氏族社群集体生活,形成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即所谓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 这是最原始的宗教情结。 导引,既是人们劳动收获之余以舞蹈形式宣泄欢乐的情绪,为导引之起源,亦是人们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 祈祷也是祝由、巫术的源流,对疏导人们的心理有积极的意义。 从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追求灵魂的解脱,重视来世利益的特点来看,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却是重视现世,否认死亡,追求长生不老、现世幸福为要义,与世界三大宗教都鼓励人们追求死后天国的生活,而以冷漠的态度对待活生生的现实人生,都大相径庭。 3、哲学思想 ①气、精、神学说 古代哲学家认为,气和精是物质的,它们相互转化,为万物之本原;神是精气所表现,也指事物的玄妙变化。 “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知北游》 万物都是气变化而生,既然一切有形之物均本于气,故于人也不例外。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基本的物质观与生命观。 ②“贵生”说 子华子主张“六欲皆得其宜” “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认为保全生命最为重要。 ③“长生”说 寻仙 道家思想体系 修仙 4、诸子理论 “治身与治国,理之本也”《吕氏春秋》 ①老子“虚静无为”说 “贵柔守雌” “清静无为” 的观点 “为腹不为目”---反对厚养甚生 “治人事无莫如啬…可以长气,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爱惜精、气、神 《易经》以坤卦为首,坤象地,主静性柔,其虚、静、自然无为观念,即是顺应客观自然,与中医顺应四时养生防病的观点是一致的,对后世养阴学说产生很深的影响。 ②孔子“安适自养”说 饮食养生“食不厌精” 动静结合的养生态度 儒家推崇《易经》乾元 《论语》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贵阳”思想,对中医温补学说有深远影响。 老道以无为而治,阴柔虚静,较消极的出世观 儒家以积极进取,注重乾元刚健,为较积极的入世观,对中医养生学从不同角度有积极贡献。 ③《内经》论养生 主要见于《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节,饮食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尽忠于天年,度百年乃去” 哺乳动物的个体寿命为生长期的5—7倍,人的发育期为25年,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5—175岁。 人类寿命最高纪录是英国弗姆?卡恩,活了209岁。 5、导引吐纳 养神服食 ⑴、导引吐纳 导引→医疗体操 “华佗五禽戏” ①熊戏 有熊步式 沉稳有力 蹭背式(腹式呼吸) ②鹤戏 轻敏飘逸→仿飞翔式, 胸式呼吸为主,益心肺, 形体轻灵,身心仙逸。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