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舞蹈.doc.doc
第一章 基本形态 基本舞姿
第一节 基础的站立要求
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常言道,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找到一个必要的手段。作为舞蹈基本功训练,首先就要解决将身体从自然状态转变为一种符合舞蹈表现需要的非自然状态。要解决舞者的基本形态, 站立是形态中的基础。俗话讲: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站立的形态是显现是否经过专业训练的一个标志。作为基础的站立要求,主要是针对头部、颈部、肩部和躯干而进行规范。头要保持端正,颈部要保持垂直,肩部下垂,肋腹内收,提臀拔背,直膝沉跟。身体是在对抗和矛盾中保持均衡和谐的挺拔。
第二节 手、 脚的基本形态
在舞蹈的整体动作中,手和脚是最有特征的部分。特别在东方舞蹈中更强调手与脚动作的细腻, 动态的丰富以表现出它独特的风格。 中国古典舞手的形态分为指、掌、拳。
兰花手:
食指至小指逐一伸直错开,中指突出,小指微翘,拇指与中指相贴呈兰花状。(图1-5)
女形拳:
五指在蜷曲的状态下,拇指与食指相贴,无名指与小指逐一错开贴于中指。(图1-6)
女形指:
拇指与中指相贴呈圆形, 食指伸直上翘, 无名指与小拇指相错弯曲贴于中指。(图1-7)
勾脚
分为半勾和全勾, 是通过指关节和踝关节做曲的动作而完成。(图1-8)
绷脚
是通过指和踝关节做伸的动作而完成。(图1-9)
撇脚
在绷脚的状态下, 踝关节向内横摆。(图1-10)
在勾脚的状态下, 踝关节向外横摆。(图1-11)
第三节 头、 手、 脚的基本位置
一、头的基本位置
头的动作在舞蹈中有两个作用。一是传达感情。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现出不同的情趣。如:低头似思索、歪头显活泼、抬头呈盼望。它具有独立的表现作用;另一方面, 头在旋转与翻身中产生动力与速度,使技术动作达到完美。头位置的规范性在与人体整体动作的配合中使动作完整而和谐。 所以, 头的训练好与坏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情感的表现。
头的位置共有11个。分为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左侧中位 左侧上位、 左侧下位、右侧中位、右侧上位、右侧下位、侧倒位、旋转位 。(图1-12——图1-15)
在要求头位置的规范中,要注意变换位置的纵横角度保持 45度;中位下巴
与胸口正中线保持垂直; 左右位下巴与左右胸部保持垂直。 旋转位下巴与肩部保持平行。
二、手的基本位置
自然位:
双手在身体两侧下垂 。(图1-16)
背手位:
手在兰花指的状态下, 手背贴于身体, 背放在腰部的后下方 。(图1-17)
叉腰位:
一种是手在掌形的状态下, 虎口贴于腰的侧方;或可用叉腰手。(图1-19)
另一种是在背手位的基础上手贴于腰的侧方。(图1-20)
基本位——
按掌:
手以 “掌形” 和手臂屈臂的形态,与胃部保持平行按于身前。(图1-21)
山膀:
手以 “掌形” 和手臂圆臂的形态,与肩保持平行置于身侧。(图1-22)
托掌:
手以 “掌形” 和手臂圆臂的形态, 托于头部上方。(图1-23)
提襟:
手以 “拳形” 和手臂屈臂的形态置于身侧, 虎口与髋部相对, 保持约一尺间距平行 。(图1-24)
对称位——
双山膀位、双托掌位、双提襟位、双上侧位、双平侧位:
在各自位置的基础上, 做双手对称姿态。
合掌:
双手按掌, 以腕部交叉置于胸前。
变化位——
山膀按掌:
山膀和按掌的组合手位。
托掌山膀:
托掌和山膀的组合手位。
托按掌:
托掌和按掌的组合手位。
护肩位:
在山膀的基础上, 屈臂, 手置肩关节处。
交叉护肩位:
在护肩位的基础上, 手置于另一侧肩关节处。
侧位——
上侧位:
手以“掌形” 直臂的形态,手心向下,置于身体的侧上方。(图1-25)
平侧位:
手以“掌形” 直臂的形态,手心向下,置于身体的正侧方。(图1-26)
下侧位:
手以“掌形” 直臂的形态,手心向下,置于身体的侧下方。(图1-27)
延伸位——
按掌前延伸:在按掌的基础上,直臂前伸。(图1-28)
托掌前延伸:
在托掌的基础上,直臂伸向斜前上。(图1-29)
托掌上延伸:
在托掌的基础上,直臂伸向上方。
三、脚的基本位置
脚的位置是在解决站立的支撑问题的同时,也贯穿于一切舞姿与动作转换
的变化中。任何舞种,脚的位置都带有特定的风格特点。芭蕾舞根据审美的需要,
以外旋的开位为主; 现代舞因为崇尚自然,以正位为主;中国古典舞受太极哲学、阴阳学说的文化影响,其脚的位置以错位、交叉为特点。脚位在与身体姿态协调配合中, 很多是以子午为主要特征并发展变化。如丁子步、踏步(绷脚、半勾脚)、大掖步、扑步、弓步(前、旁)等;点步位分为前点步、旁点步、后点步; 自然位分为正步、八字步、大八字步;开位分为一字位、大一字位、前后一字位、一字重叠位。
丁字步:
一脚脚跟与另一脚脚心相靠,呈丁字状,身体子午相。(图1-30)
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