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医学院局部解剖学复习总结(第二版)资料.doc

暨南大学医学院局部解剖学复习总结(第二版)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份总结囊括了吕来清老师及刘润泉老师两个时代的全部复习重点,其中打“!”号者为吕老师时代的复习重点,打“*”者为刘润泉老师的复习重点。目前局解教研工作全部由刘润泉老师负责,故局解复习可以以打“*”号者为主。这份总结耗费了我不少心血,也修改了前人的一些错误,故吕老师的复习重点部分并不予删除,一为心疼舍不得,二也望大家应试之外广涉知识,提高业务水准。 一贯地,打“#”号者为曾经考过的内容。 本总结尚附有选择题一份。 #颅顶软组织层次由浅入深为: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5:(颅骨外膜) 垂体的周围结构:前方为:(鞍结节、视交叉)下方为:(垂体窝、蝶窦)上方为:(鞍膈、第三脑室)两侧为:(海绵窦) 通过海绵窦的结构: 1: (动眼N )2: (滑车N )3: (眼N )4: (上颌N )5: (颈内A )6: (展N ) 颅中窝的孔裂有:1: 1: (眶上裂 )2: (圆孔 )3: (卵圆孔 )4: (棘孔 )5: (破裂孔 ) 翼外肌上下缘浅出的神经是: 1: (咬肌N )2: (颊N )3: (舌N )4: (下牙槽N ) 穿经腮腺的结构: 1: (面神经分支)2: (下颌后静脉)3: (颈外动脉)4:(耳颞神经) 支配面部感觉的三叉神经分支有:1:(眶上神经)2:(眶下神经) 3:(颏神经) #支配面部表情肌的面神经的分支: 1:(颞支)2:(颧支) 3:(颊支)4:(下颌缘支)5:(颈支) 面部表情肌大体可分三群:1:(眼周围肌)2:(鼻周围肌) 3:(口周围肌) 名词解释: #头皮:指在额顶枕区软组织中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而成的结构。 #颅顶危险间隙: 是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头皮撕脱伤多自此层分离。此隙范围广,移动性大,内有静脉网,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和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腔感染,故临床上常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面部危险三角区: 临床上将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其内面静脉可经眼静脉、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等与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当面部因细菌感染致疖,痈时,可循上述交通途径延及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咬肌间隙:是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咬肌的血管、神经经过下颌切迹穿入此间隙,从深面进入咬肌.此间隙下部前方紧邻下颌第三磨牙,许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等均可扩散至此间隙。 论述题: #额顶枕区软组织的特点 额顶枕区软组织的界限:前为眶上缘,后为枕骨粗隆和上项线,两侧为上颞线。由浅入深分为五层,即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额肌和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浅部三层结合紧密,称头皮;深部二层结合疏松,易分离。 1、皮肤:此区的皮肤有三个较显着的特点,即厚而致密,血管丰富,含大量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2、浅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致密结缔组织形成许多纵向走行的纤维隔,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将脂肪分隔成无数小隔,内有血管神经穿行。感染时炎症渗出物不易扩散,早期压迫神经末梢可致剧痛。小隔内血管壁多被周围结缔组织紧密固定,创伤后血管断端不易收缩闭合,故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3、#帽状腱膜:位于颅顶软组织中部,坚韧致密,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延续为颞浅筋膜。头皮裂伤如伴有帽状腱膜横向断裂时,由于枕额肌的收缩,则伤口裂开较大,缝合头皮时应将腱膜仔细缝合,以减少皮肤张力,有利于止血和创口的愈合。 4、腱膜下结缔组织:是一层疏松结缔组织,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头皮撕脱伤多自此层分离。此间隙范围广,移动性大,积血积脓时可蔓延至全颅顶,其内有静脉网,借导静脉与板障和硬脑膜窦相通,若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腔感染,故临床上常称为颅顶危险区。 5、颅骨外膜: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坚韧,与骨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连结,相互间结合疏松易剥离,在骨缝处与缝纫带结合紧密,并与硬脑膜外层即颅顶骨内膜相延续,骨膜下感染或血肿常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内。由骨外膜内发出细小的血管进入并营养颅顶骨外板,但成骨能力较弱,对骨的发育、生长影响不大。 五层次结构各有特点,区分明显,帽状腱膜则是核心和重点。各层间相互结合形式不一,构成的头皮是此区的关键。翻开头皮层后,腱膜下结缔组织随之破坏,在骨表面仅留有骨外膜,实际需处理的仅是一个复合层即头皮。 颅顶骨特点 1、颅顶骨的内板和外板厚度均不相同,外板较厚而坚硬,弧度小耐受张力大,不易发生断裂。内板相对较薄而脆,受冲击易损伤破碎,亦称玻璃样板。因此,常出现外板完好而内板损伤,对颅内脑及血管构成极大威胁。 2、板障内有4组板障静脉,骨折时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