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二十八)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二十八)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区域环境与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一、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1.荒漠化
(1)荒漠化含义
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3)荒漠的分布
热带荒漠区: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到大陆西岸地区,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 15°-30°之间。温带荒漠区:主要分布在 35°N-50°N 的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但在南美洲却出现在大陆东岸,即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4)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四种原因
①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
②阿塔卡马荒漠、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
③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
④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形成是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受不到西风的影响,因而降水稀少造成的。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具体表现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a.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b.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
c.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
(4)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原因与南方“红色荒漠”形成原因的异同
3.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力低。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①植被破坏— 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如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
③开矿— 开挖地面、破坏植被— 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④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地矛盾尖锐,经济水平低,环境意识差。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④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如右图所示)
二、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1.森林资源的作用、分布及其现状
(1)森林的作用
森林既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又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森林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则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在城市中:森林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作用;
在沿海地区:森林可防止海风、海浪的侵袭。
(2)世界森林的分布
(3)世界森林的现状
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破坏。
2.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①雨林生态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快。
②脆弱性的表现
生物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十分贫瘠;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植物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一旦破坏,整个生态系统陷于崩溃。
(3)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①雨林被毁的原因图解
②保护应放在第一位
③国际社会共同保护
3.湿地资源的功能
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模型
一般,生态环境问题多从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分析,而成因与防治措施又是重心所在。
温馨提示 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
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doc
- 水产微生态制剂-基础-马青山.ppt
- 水产微生物与疾病学实验(2015.5).ppt
- 水仙花ppt.ppt
- 水仙花春季培植实验.docx
- 水体常规理化性质测定---DO.ppt
-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第一课时.ppt
- 水利施工员试题模板(含答案).doc
-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论文范本).doc
- 水利水电工程英文词汇.doc
-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考前默写资料.doc
-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生物备课组八(上)7.21.1《人的生殖》2.ppt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选修).doc
- 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标准新建.doc
- 江苏省工程造价(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doc
- 江苏省常州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苏省徐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doc
-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2015届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