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生物技术2010课件
第二节 生物技术的学科体系与发展简史 五、污泥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一)污泥膨胀的原因 1、丝状细菌的大量繁殖: 2、环境因素的促进作用: 1)温度 2)溶解氧 3)PH 3、污水水质的影响 1)可溶性有机物及种类: 2)有机物浓度 ①高负荷缺氧说: ②低负荷说: ③冲击负荷说: 3)N、 P等营养物质: 4)痕量金属: (二)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1)投加某种物质来增加污泥密度或杀死过量的丝状菌 2)调节废水的营养比例: 3)改变曝气池结构 4)改变进水方式和流态: 5)控制池内容解氧: 6)避免污泥的早期消化: 第七章 厌氧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废水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细胞物质的过程,是一种成本很低的废水处理技术,是把废水的处理和能源的回收利用相结合的一种技术。 一、厌氧生物处理废水的生物相 厌氧消化是自然界中富营养化的湖泊和被污染的河底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厌氧环境中必定存在各种厌氧微生物。与好氧反应相比,厌氧反应微生物数量较少,但种类却比较丰富。厌氧生物处理的细菌可分为产酸菌与产甲烷菌两大类。 (一)产酸菌 1、产酸菌的种类: 2、产酸菌的形态与性质: (二)产甲烷菌 1、产甲烷菌的种类: 2、产甲烷菌的数量: 3、产甲烷菌的形态与性质: (三)厌氧微生物群体间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1、产酸菌为产甲烷菌提供生长和产甲烷所需要的基质: 2、产酸菌为产甲烷菌创造适宜的厌氧还原条件: 3、产酸菌为产甲烷菌清除有毒物质: 4、产甲烷菌为产酸菌的生化反应解除反馈抑制: 5、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共同维持环境中适宜的PH值: 二、厌氧生物处理废水的净化反应原理 厌氧生物处理废水其过程分为水解、发酵、产乙酸和产甲烷4个阶段。 (一)水解阶段 (二)发酵阶段 1、糖的分解: 2、氨基酸的分解: 3、较高级的脂肪酸遵循β氧化机理进行生物降解 (三)产乙酸阶段: (四)产甲烷阶段: (五)缺氧条件下的其他生物降解作用 1、含硫酸盐或亚硫酸盐废水的厌氧反应器: 2、脱氮作用: 三、厌氧处理废水动力学 (一)水解阶段不溶性底物的转化速率 (二)溶解性废物的转化速率与细胞产率 四、厌氧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 (一)温度: (二)PH值 (三)营养物与微量元素: (四)有毒物质: (五)氧化还原电位: 五、固定化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一)污泥颗粒化的定义: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内,厌氧污泥可以以絮状的聚集体(絮状污泥)或直径0.5-0.6mm的球形、椭圆形颗粒污泥形态存在。 1、颗粒污泥: Alphenaar将颗粒污泥定义为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微生物系统。主要特征是它具有较高的沉降速度和高比产甲烷活性。 2、污泥颗粒化: 在厌氧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形成的过程称为污泥的颗粒化 (二)颗粒污泥的性质和基本组成 1、性质: 2、组成: (1)无机成分: (2)有机成分: (三)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相: (四)颗粒污泥的结构: (五)污泥颗粒化过程 1、颗粒化机理: (1)晶核假说: (2)无机作用假说: (3)胞外聚合物(ECP)假说: (4)选择压学说: 2、颗粒化过程: 颗粒化过程是单一分散的厌氧微生物聚集生长成为颗粒污泥的过程,它的持续时间较长且过程复杂。由多个阶段组成:细菌与基体(有机、无机材料)、的吸引粘连,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成熟污泥的形成等。 (六)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 主要因素是废水组成和操作 1、负荷 2、水流与产气 3、水力停留时间(HRT)和上流速度 4、悬浮物 5、产酸菌 (七)污泥颗粒化的优点 第八章 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8.1 生物修复技术与生物恢复 8.1.1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也称生物整治、生物补救,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动物,吸收、转化受污染场地(水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或其他污染物,去除其毒性,使受污染场地恢复生态功能的一种生物处理过程。 生物恢复(biorestoration)是指向受污染场地添加营养物和氧,利用土著微生物分解有害物质的生物修复过程。生物恢复是生物修复方法的一种。 8.1.2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 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原位生物修复,另一个是异位生物修复。 8.1.3应用生物修复的条件与优点 1.用生物修复解决受污染场地的污染问题,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2.主要优点是 8.1.4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与基本措施 1.用于生物修复的生物种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爱青春期】《男生青春期教育讲座》.pptx VIP
- JB∕T 8527-2015 金属密封蝶阀.pdf VIP
- 2025 《高质量数据集 分类指南》.pdf VIP
- 202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钱塘湖春行》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VIP
- 《工程测量基础(第2版)》课件 闭合导线测量.pptx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考试复习参考题库资料(500题).pdf VIP
- 2025年宿州市公安机关第二批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24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管理创新与思维创新 .pptx VIP
- 《光电传感器》PPT课件.ppt VIP
- CAD基础教程详解.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