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差异与教育不平等(上、下)重点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98年全国初中在校生辍学率3.23%,达167万人,比1997年上升0.09个百分点;而农村辍学率为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7个百分点。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 美国社会学家沃纳使用8项19条标准,提出六个阶层论。8项标准即职业;收入;收入来源;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等。其中,生活方式包括住什么样的房子、住房的位置、住房数量,闲暇活动方式、体育活动方式、旅行方式、朋友圈、消费状况、穿着、汽车、阅读方式、参加何种社团或俱乐部等12条。 北京某高校2003级不同家庭子女429名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从这个局部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低阶层家庭子女的平均录取分数普遍高于高阶层的子女。总体而言,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下岗人员、个体经营者、工人、职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大致相反。平均分最低的是高级管理技术人员阶层子女,为571.3分,比农民阶层子女的平均分610.1低38.8分,比下岗失业人员阶层低35分,比工人阶层低26.2分。 首先,高文化阶层子女在争取教育机会方面比低文化阶层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 其次,高文化阶层子女比低文化阶层子女更容易实际获得教育机会,这可由不同文化阶层子女升学报考的录取率差异来验证。 性别差异分为性别地位差异 性别角色差异 传统中国是典型的父权主义社会,男尊女卑,女性处于依附的地位,因而对待女性有着许多特殊的禁忌,束缚着女性的思想和言行,反映在代际之间,就是重男轻女思想。这种思想在民间成为一种风俗,甚而上升为信仰,在传统的中国长期流行并占据主导地位。 如汉代班昭在《女戒·卑弱》中写道:“古者生女三日,卧于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女孩生下来要置于床下来表明其卑弱的地位和身份。 《大戴礼记》中提出女人犯忌的七条礼规,称为“七去”,其中便有一条,“多言,去!”凡是“多言”的妇女便是饶舌妇,男人便可以把她抛弃,让她成为弃妇。多言便成为妇女的忌讳。 女性禁忌既是对女性的限制,也是对女性的教化,通过教化使之积习成风,潜移默化地成为女性的传统意识,深刻地影响着女性的价值观念和心理气质。这种教化通常是非正规的,而女性正规的教育通常是被忽视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便是很好的例证。更何况大圣人孔子还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观念。总之,古老的禁忌所反映出来的是儒家对女性教育的目标是一种愚化性。用《大戴礼记》的话说,就是要使“女憧憧,妇空空”,成天“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这便是要未婚女子无知无识,出嫁的妇女只知供酒食其他便空空如也一无所知 这种重男轻女、对女性歧视的思想到了近代,在许多对妇女的专门禁忌的民俗中仍有所表现。 2 学前阶段家庭文化对女子教育的影响 3.日常游戏对女子教育的影响 儿童游戏的性别倾向中,我们可以发现,男孩、女孩的性格特点的差异性也是后天的游戏、交往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同时也是受成人世界性别框架限制的。女孩游戏中,“家庭”空间的狭小和交往的缺乏,既是现实生活中母亲生活空间的反映,也是女孩游戏天地狭窄造成的。她们在游戏中没有充分和广泛的机会学习“社会化”,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也自然不知道,谈判可以代替眼泪,协商可以代替抱怨,忍耐可以代替任性,总之,学习合作的机会是少于男孩游戏的。自然,她们的竞争性、独立性、体能和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也是受到女孩特有游戏的限制的。 4 流行时尚对女子教育的影响 现在,除了我们进了商店,无意识地选择了广告中频繁出现的名牌商品来买外,我们是不是还意识到广告的另一种隐形效应:你就是这样的女性。我们是不是还能感觉出,社会意识折射与广告无数次地强调的逐个运用现代观念装扮起来的女性生活空间,与那些我们已决然不会与之认同的旧式劳动妇女的生活空间,有什么不同呢? 广告如同一个魔镜,它反映出男性的审美趣味和要求,以男人为镜来框定女性的社会角色。广告所代表的社会意识折射出女性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这一切与女童所接受的男女平等的教育和期待之间形成张力,仿佛女童在学校里的努力学习与她们今后所要度过的美好生活之间联系甚少,女童的学习就是为了度过学校的时间,而未来的生活则取决于自己的运气和消费能力,这一切又主要取决于男性———今后的丈夫的能力 女子教育的现状 西方: 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女童的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女童教育似乎已不成为问题,但这些国家的女童教育研究者不这样认为,他们提出发达国家表面教育平等的下面掩盖着实质上的不平等.有关研究者把这种实质上的不平等分为私人教育资源分配中的性别不平等以及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中的性别不平等。 私人教育资源主要指受教育者家庭为受教育者提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