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和人,真的很不相同! 1、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人群中的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理差异。这种差异可表现在形态、结构、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等方面。 2、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 先天因素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地理气候因素 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体质学说可以指导养生健体,指导诊治疾病! 3、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不同体质的人易患不同的病证 患病会对体质造成影响 调理体质,可辅助治疗疾病 1、平和质 体质特点: 形体胖瘦适中,面色微黄而红润,舌正脉和。平和质是正常的体质。 养生要点: 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气虚质 体质特点: 肌肉松软,声音低,易出汗,易累,易感冒。 面色偏白,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养生要点: 气功锻炼:重在练气。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丸、黄芪精口服液、益气复脉胶囊。 药膳调摄:多食补气之品。 适应气虚质的中药和食物:中药:黄芪、各种参(西洋参、太子参、人参、党参)及其制品。食物:粳米、糯米、小米、大麦、莜麦、马铃薯、山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牛肉、鹌鹑、青鱼、鲢鱼等。 附、血虚质及其调理 体质特点: 面色白或萎黄,唇色爪甲淡白,易失眠,不耐脑力劳动,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无力。 养生要点: 起居调摄: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精神调养:调整情绪,振奋精神。 中成药:归脾丸、复方阿胶浆、四物合剂、养血饮口服液、驴胶补血颗粒、乌鸡白凤丸等。 药膳调摄:常食补血养血药膳。 适应血虚质的中药和食物:中药:当归,阿胶,熟地,丹参等。食物:大枣、花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银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猪手、牛肝、羊肝、甲鱼、海参、扁鱼等。 3、阳虚质 体质特点: 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多沉静、内向。 有的形体白胖,面色淡白,容易便溏,不喜饮水,舌淡胖,脉沉无力。 3、阳虚质 养生要点: 精神调养:调节感情,消除悲、恐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环境调摄:避寒就温。 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使动则生阳。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还少丹、苁蓉通便口服液等。 药膳调摄:选用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 适应阳虚质的中药和食物: 中药:附子、干姜、桂枝、肉桂、巴戟天、鹿茸、鹿角胶、仙灵脾、肉苁蓉、海马等。 食物:羊肉、鹿肉、鸡肉、蚕蛹、韭菜、核桃、猪肾、麻雀、鹌鹑等。 4、阴虚质 体质特点: 体形多瘦长,不耐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阴虚质 养生要点: 精神调养:自觉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环境调摄:注意秋冬养阴,夏季避暑。 体育锻炼:不宜过激活动,着重咽津功法。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口服液、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麻仁软胶囊等。 药膳调摄:服食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 适应阴虚质的中药和食物:中药:枸杞子,生地,麦冬,天冬,南沙参,北沙参,黄精,熟地,玉竹,石斛,百合等。食物:黑芝麻、糯米、蜂蜜、牛奶、梨、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少吃葱、姜、蒜、韭、薤、椒等辛辣食物。 5、血瘀质 体质特点: 皮肤较粗糙,眼睛里的红丝很多,牙龈易出血。 有的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血瘀质 养生要点: 体育锻炼:多做有利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 精神调养:培养乐观情绪。 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心可舒、诺迪康、银杏叶片、步长脑心通、血滞通、脉络宁等。 药膳调摄:可食活血、化瘀、养血之品。 适应血瘀质的中药和食物: 中药:三七、桃仁、红花、丹参、当归、全虫等。食物:桃子、山楂、银杏、油菜、慈姑、黑大豆、木耳、洋葱、醋等。 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 6、痰湿质 体质特点: 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 一般嗜食肥甘,体倦身重,嗜睡懒动,口中粘腻,舌胖,苔滑。 6、痰湿质 养生要点: 环境调摄:避潮湿。 体育锻炼: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因体形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中成药:桔红丸、香砂六君丸、祛痰灵口服液、藿香正气胶囊等。 药膳调摄:食宜清淡,调补肺脾肾,驱除痰湿,不宜肥甘。 适应痰湿质的中药和食物: 中药:茯苓、半夏、桔梗、前胡、桔络、陈皮、贝母、竹茹、藿香叶、紫苏叶等等。食物:多种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冬瓜、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银杏、大枣、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白扁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生儿肠造瘘术后营养支持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2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VIP
- 19S406 建筑排水管道安装-塑料管道.pdf VIP
- 供电线路工程施工投标方案技术标.docx
- 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内容 .pdf VIP
- NBT 32047-2018光伏发电站土建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docx VIP
- 2024人教版PEP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Plants around usAB卷.pdf
- 浪潮英信服务器 NF5468M6 产品技术白皮书.pdf VIP
- bga返修台_zm-r5860说明书8800元.pdf VIP
- 2025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新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