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早古生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早古生代

三、三叶虫 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准化石。 早寒武世:头大、眼叶大、尾小、胸节多、头鞍长、鞍沟明显; 中寒武世:宽阔的固定颊,头鞍截锥形,平直眼脊; 中寒武世晚期和晚寒武世早期:尾板大,尾刺发育; 奥陶纪:头鞍前部扩大呈梨形,面线前支在头鞍前会合,胸八 节; 志留纪:开始衰退,晚期大量灭绝。 1.扬子板块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第四节 早古生代的矿产 早古生代的沉积、层控矿床比较丰富,主要有磷、石煤、铁矿、铅锌矿、多金属稀有元素、膏盐和汞等,主要集中于寒武系和奥陶系,而志留系矿产相对贫乏。 代表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的江南区呈北东-南西向狭长带状分布,包括湘中、皖南、浙西等地。 湘中地区奥陶系为深灰及灰黑色含炭质、硅质笔石页岩,代表半深海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3)。 浙西地区早中奥陶世仍为滞流还原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奥陶世则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于潜组),厚度1400余米,至皖南一带浊积岩厚度变小,向西则与湘中半深海相连(2)。 2.扬子板块大陆边缘古地理特征 华南裂谷盆地的赣南、闽西、粤北、桂北等地,晚奥陶世与早、中奥陶世地史特征仍有较大差异。早、中奥陶世为深海或半深海炭质、硅质、泥质沉积,仍为非补偿环境;晚奥陶世则沉积了巨厚的浊积岩系,表明晚奥陶世地壳运动加强,华夏古陆面积扩大,为赣南、闽西海盆提供了大量的岩屑(4)。 扬子板块西部陆缘,在金沙江-红河一线的藏东昌都青泥洞和滇南金平一带,早、中奥陶世都出现被动陆缘砂泥质复理石沉积,金平地区晚奥陶世转化为浅海碳酸盐台地,显示了被动陆缘向南进积的趋势。 1.华北板块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华北板块发育下奥陶统,岩相稳定,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局部含少量泥质;中、上奥陶统大部缺失。 早奥陶世早期,华北板块内部岩相分异明显,大致以德州-石家庄-保德一线为界,北部以正常浅海环境为主;南部自晚寒武世开始至早奥陶世早期均以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沉积为主,地层厚度从北向南有减薄的趋势,表明此时华北区南部已开始抬升。 (二)华北-东北南部地区奥陶纪的古地理特征 早奥陶世中期,海面下降,南部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含石膏和白云岩的潮上蒸发带向北迁移,下超在早期正常的浅海沉积上,在晋南和鲁西北形成膏岩沉积 早奥陶世晚期发生新的海侵,正常的浅海沉积下超在下伏地层。 早奥陶世末期至中奥陶世,岩相稳定,海侵比较广泛。 晚奥陶世地壳上升,发生海退,使华北板块成为持久的古陆剥蚀区,仅在西南缘还有海侵。 华北板块南部大陆边缘(北秦岭带)的奥陶系称草滩沟群,为一套巨厚的变质中酸性火山-沉积岩系,代表秦岭洋向北俯冲形成的火山岛弧带。 华北板块北缘自白云鄂博向东经四子王旗直至呼兰、桦甸有一个连续、狭窄的加里东褶皱带,其中奥陶系包尔汉图群为火山-沉积岩系。在西拉木伦河一带见有早古生代蛇绿岩套,代表晚奥陶世古亚洲洋壳向南的俯冲消减带。 南北两侧洋壳俯冲,造成华北地块整体抬升。 2.华北板块大陆边缘古地理特征 1、塔里木板块 仅在西北缘出露,东北缘属板块内部稳定正常浅海沉积,北部西准噶尔地区富含泥质的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属古亚洲洋范围,西南缘见有中基性火山岩、复理石、蛇绿岩,反映昆仑洋向塔里木板块俯冲。 2、古亚洲洋 北疆、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均属西伯利亚板块南部的复杂大陆边缘,砂泥质及碳酸盐沉积组合,含各种成分火山岩。 (三)其它地区奥陶纪古地理特征 3、古特提斯洋 滇西地区金沙江-红河一线以西属稳定的浅海碎屑泥质夹碳酸盐沉积,古生物群面貌与扬子板块有明显差别,化石组合显示与扬子区有隔离因素。 喜马拉雅地区奥陶系主要由灰岩组成,属稳定浅海沉积,也出现化石混生现象,推测与昆仑洋相连。 三、志留纪的古地理特征 志留纪处于加里东构造阶段的晚期,是一个地壳运动活跃的时期,也是全球构造格局及古地理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 板块内部稳定区域因受边缘造山运动影响,沉积和古地理格局显著改变,板块之间碰撞拼合,华北板块与柴达木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 (一)华南地区志留纪的古地理特征 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活动性增强,华南裂谷盆地萎缩、消亡。 扬子板块早、中志留世海域仅限北部。 晚志留世海退,海水仅残存于钦防地区及滇东地区,其它地区上升成陆。以碎屑沉积为主,伴随海域缩小,华南常缺失志留系上部地层。 志留纪后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对接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南板块。 志留纪时扬子板块西南滇黔地区上升成陆,与西部康滇古陆连为一体,向东与江南古陆相通,把扬子海盆和东南海槽分割开来。晚志留世后期上扬子海盆上升成陆。扬子板块沉积中心转移至川南、鄂北(四川映秀)。而在宜昌地区上升为剥蚀区(宜昌) 志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